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亲情散文 > [征文]我的婆婆我的妈

[征文]我的婆婆我的妈

时间:2009-06-03 01:23散文来源:原创 散文作者: 文笔峰下客点击:
        

    十几年前,从我第一眼见到我婆婆时,我就没有把她当作我亲妈——我把她当作我的亲奶奶!因为那时我妈还比较年轻,而我婆婆则比我妈大了十多岁,感觉像我的奶奶。这种辈分的错乱感,使我从不忍心顶撞婆婆,对她老人家一直比较尊敬和孝顺。

    但是,十几年来,我们婆媳之间的朝夕相处和相互照顾,使我们早已情同母女。我婆婆所给予我的实实在在的支持与帮助远胜于我远在老家的亲妈所能给予我的,而我对婆婆的牵挂与照顾也远胜于对我亲妈。这倒不是说我和我妈之间互不关心,而是距离使然。
 

                                                                ——写在前面的话
 

                 一、 我的婆婆
 

(一) 能干又灵巧的婆婆

    我的婆婆不是一般的能干。婆婆早年丧母,中年丧夫。在我公公去世后,婆婆独自将五个尚未成年的儿女抚养成人,先后为自己和夫家的五位老人养老送终(按北方农村的风俗,每个老人去世后,除了办丧事,还要过周年和三年),还为三个儿女筹办了像样的婚事。这些事儿光是听一听都觉得不简单,更不可思议的是,操办了这么多大事,婆婆竟然没有欠下别人什么债。每次谈起这些,婆婆都很自豪,因为她为了化解心中的悲痛,整天默默地干活,纺线、刺绣、养鸡、养猪、做衣服卖、帮别人磨面等,虽说赚不了什么大钱,但小钱从来不缺。婆婆总是早早就为孩子们准备好了学费,为的是不让没爹的孩子们受一点儿委屈。所以,直到现在,虽然生活好过了,但婆婆这种闲不住的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平时我上课忙,都是婆婆帮忙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我只有在寒暑假或周末、节假日等才接手,但往往没做几天,婆婆就又不知不觉得地接过去了。

    婆婆还很灵巧。除了做家务,婆婆还到处捡拾周围服装厂丢弃的布料,将一块块废布料做成各式各样的衣裤和鞋子(如图)等。婆婆在家穿的,十有八九都是她自己做的,只有节假日出门游玩,才穿一些买来的衣服。婆婆心慈面善人缘好,周围总有一群老朋友。婆婆不单给自己做,还常给她们做,或教她们怎么做。在婆婆的指点下,有几个阿姨也学会了自己做一些简单的衣服。在我家的小阳台上,经常可见阿姨们在谈笑打趣中做衣服的情形。婆婆的手巧不光表现在布艺上,还表现在面艺上。每逢节假日,婆婆都变着花样做面食,尤其是春节做的各种生肖面艺,真正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可惜忘记拍照留念)。

(二) 没有文化却堪为我师的婆婆

    婆婆没有多少文化,识不了几个大字,对洋人的东西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每次想吃麦当劳却总说不清楚“麦当劳”这三个字,发出来的音模模糊糊,让人听来听去怎么都像是在说“卖樟脑”或“卖蟑螂”。后来,我们一听到类似发音就明白了,赶紧打断她说:“知道了,快别说了,再说就没胃口吃了。”

    婆婆还弄不清楚“的士”、“打的”和“坐的士”的含义与用法区别。她很关心我,每次我出远门,她总要叮咛:“不行了就坐打的。”教师的职业习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帮她纠正:“不是‘坐打的’,是‘打的’或‘坐的士’。”但婆婆下次依然让我“坐打的”。我后来便不再纠正了,反正婆婆早已不用考语文了,随她去吧,何必那么认真呢?我只要听懂她的心意就行了。

    最令我无语的是婆婆竟然不知道我的姓名。北方人习惯叫人只叫一个字。第一次见面时,她儿子向他们全家人介绍我说:“这就是桃”。几年过去了,有一次,我的学生去我家找我,问我婆婆“王老师在不在家?”婆婆没有叫我,告诉学生说:“你们找错了,这是宋老师(她儿子)家,不是王老师家。”等我闻声追出门叫住学生谈事时,婆婆好不诧异:“你不是叫个‘桃’吗,咱又是王老师呢?”学生莫名其妙,我则哭笑不得。敢情这么多年,婆婆就愣是没有想起问问她儿媳妇到底姓啥名谁!

    但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婆婆,却时常做我的老师。当我讲到《窦娥冤》时,不知道什么是“浆水饭”,到处找资料求证,没想到婆婆早年正好做过,于是给我讲得清清楚楚、头头是道。后来,当我需要了解一些北方的民风民俗时,我就请教婆婆,没想到她还真知道不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这时的婆婆往往滔滔不绝,俨然是个民俗专家!

    不过,让我最惊讶又最受启发的还是婆婆在不经意之间用她的方言俗语讲出的那些满含哲理的话,那些话使我对人情世故、家庭婚姻等都感悟良多。


    有一次,孩子还小,我们全家老小一起散步时,路过的熟人都过来打招呼,夸孩子聪明、可爱。婆婆在一旁高兴地感叹道:“唉!头三十年照父敬子,后三十年照子敬父。”我听不懂她的方言,婆婆给我解释了半天我才明白。想一想也真是这样啊,头三十年是“这是谁谁他儿子”,后三十年又成了“这是谁谁他爹”了。精辟啊!

    还有一次,我见婆婆有些想老家了,就问她想不想回去一趟,住一住再回来。婆婆想了想,叹了口气,笑着说:“唉!还回啥呀?见了是六月,不见是腊月!”我不解其意。婆婆解释说:“时间长了,总想回去看看。不过,每次回去,也就是几分钟的热情。刚见面,有说有笑的,以后大家忙了,不见面了,就淡了,也没啥可说的了。所以说,见面时热情得就像是六月天,不见面了就冷淡得像是腊月天了。再说了,心都让儿女占完了,回不回也没啥关系了。”我知道婆婆怕给我们添麻烦,是在自我安慰。但听起来也的确挺有道理的。想想我每次回老家前又何尝不是魂牵梦绕、激情澎湃?但回去之后,几天的热情过去,就难免惦记自己的小家。再看看周围人人忙这忙那,还要忙着陪我,就觉得自己是否待得太长时间耽误了大家了?唉!罢了!赶快收拾起心情,打点好行装,打道回府吧!

    婆婆的俗语在如何维系家庭婚姻方面也给了我颇多启发。我和爱人有时为争高下输赢翻了脸,找婆婆评理。婆婆并不说谁是谁非,只是一副和事佬的样子,笑着说:“狗皮褥子没反正!两口子吵架,有什么对错输赢?”我只听说过“夫妻吵架,床头吵,床尾和”,还没听说过“狗皮褥子没反正”这句话,觉得挺新鲜,也挺纳闷。我没见过狗皮褥子,也不知它到底是否真没反正,为何没反正。但既然婆婆大人说它没反正,想必是真没反正吧,弄那么清楚干嘛?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我爱人喋喋不休想跟我吵架,我就扔下他(让你唠叨!我偏不听!憋死你)独自出门散步,等凉风一吹,清醒了、冷静了、气消了,就回家了。但爱人好像发现了我这一优点,常常有恃无恐,得寸进尺,搞得我不胜其烦,有时也就不睬他(并非有多恨,只是求清静)。有一年三八节,我和爱人正好在冷战,一个朋友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玩。爱人问我怎么办。我心本无气,顺势笑着说:“你向我道个歉,我就留下来;你不道歉,我就出门。”我其实是想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就此结束冷战。不想爱人认为我趁机拿捏他,放出狠话:“你走!走出这个家门就甭想再回来了!”别听他声高,其实是心虚。我一边装着开门要走,一边回头继续调侃道:“我为什么不能回啊?我们又没离,这还是我家。我啥时想回就回。你要是真不想让我走,就跟我说声‘对不起’,我就不走了。”爱人仍不解我意,听见一个“离”字就急了:“走就走!离就离!谁怕谁?”我可没有离婚的想法,就说:“急什么?就是要离也得等我回来再离呀?”婆婆见状,信以为真,拉住我不放,劝说道:“离啥呀离!还是头一碗饭好吃,第二碗饭再好也没有头一碗好吃的!”我挣脱了婆婆的手,出了家门。风一吹,清醒了,觉得很无聊。去哪儿?不知道。随便跳上一辆公交车,回想着刚才婆婆说的头一碗饭和第二碗饭的话,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过了。心想,朋友来了问起我,好面子的爱人该怎么掩饰呢?又一想,活该!谁让今天是三八节呢?!敢惹我!老虎不发威,你当我病猫!但是,车还没开出几站地,我就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一辆摩托车倒在地上,一个中年女子躺在血泊中,手里还拿着手机,看旁人的表情就知道她早已没救了。我被震颤了:我在三八节因受了点委屈就离家出走,而眼前的这个女人却在三八节永远离开了她的丈夫和孩子,也永远地回不了自己的家了!不管第二碗饭好不好吃,这个女人连吃完她第一碗饭的机会都没有了!脸面,生命,孰重孰轻?于是,车到下一站,我立马跳下了下去,买了几斤水果就回家了。我一推开门就乐了,爱人早已被婆孙俩数落得像霜打了的茄子,见了我这一缕阳光,立刻就灿烂了:“原来你是去买水果了呀?不早说!”孩子不依不饶:“刚才让你说的那三个字呢?!”爱人只得像鸡啄米般赔罪:“好!好!对不起!”我从此不再将离婚的话挂在嘴边。


(三) 深情的婆婆


    每年除夕、清明的前几天,婆婆总会说她梦到了故去的亲人,担心他们是不是没有钱花了才来找她要,所以,她总是会早早的、偷偷地买好几沓纸钱给我故去的公公烧用。为什么要偷偷的?因为我曾经反对过他们母子在家中烧纸钱,一是觉得这是迷信,二是因为这样做不安全。但是后来的一些事,使我逐渐改变了对婆婆的看法,虽然也还不主张烧钱,但也没有强烈反对了,只是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
婆婆没事的时候,总爱讲起我公公生前身后的一些事情,每次讲的时候,又总是那么认真,那么深情。还爱讲我公公如何托梦给她,所托之梦又是如何灵验等等。婆婆相信人是有灵魂的,亡灵是会继续关心和牵挂活着的亲人的,因此总是对我公公在她梦中的种种牵挂心存感激。二十多年过去了,婆婆心里对我故去的公公仍然充满深情,念念不忘。我这才明白,婆婆给公公烧纸,不只是迷信,确实是一往情深,难以忘怀啊。这真让我感动

    但最让我触动和愧疚的是,有一次,我上完课回家后,看到婆婆的眼中似有泪痕,就问她哪里不舒服。没想到,婆婆竟然失声哭了起来——这在过去是没有见过的,说是阴天冷风吹落叶的感觉让她想起了我公公走了以后,她一个人在空空的地里干活,天阴阴的,风冷冷的,她叫天不应,叫地不语,十分无助,回到家中,又看到空空的院子里满地的落叶翻飞,更添无限凄凉与悲伤。所以,从那以后,每到这种天气,她就特别难受,无法排遣。我以前也听我爱人提起过,婆婆有这种心病,偶尔也会看到她心情不太好,但都因为有人在家劝解,很快就转移开了她的注意力。没有想到这一次因为无人在家陪她,她的感觉会这么强烈。我默默地坐在她旁边,握住她的手,轻轻地抚摸,又给她按摩了头部和肩背,又说了些宽慰的话,她的情绪才慢慢好起来了。从此我就想,我哪怕少上一点课,少挣一点钱,也要尽量多一些时间在家里陪她老人家。所以,今年的除夕和清明,我不但没有再反对他们在家烧纸钱,反而帮忙保证安全。婆婆在一旁开心地有说有笑,时而嘱咐公公别忘了给其他亲人(尤其是她娘家的人)也分一点;时而又突然想起,她买的全部都是百万大钞,忘了买些零钱,怕公公在阴间倒不开,花销起来不方便;时而又叫公公别怕,倒不开就不用找零了,不用太节省,反正有的是钱,花不完的,现在不比过去穷的时候了等等。看着婆婆那么虔诚,我真不忍心再说什么世上没有鬼魂等不合时宜的话让她扫兴了。婆婆认真地看着纸钱一张张烧完时的轻松感和满足感让我记忆犹新,我想那时的婆婆一定是感觉最欣慰、最幸福的。


(四) 毅力非凡的婆婆


    这样形容婆婆绝不夸张,婆婆的毅力确实让我钦佩。十年前,婆婆第二次来我家时,被诊断出患了糖尿病,从此就没有断过药,一天三次。十年啊!得有多少次啊?想想我们这些年轻人生了病,有几个人是坚持吃完医生开的药的?差不多都是感觉好些了就不吃了。为什么?没毅力,坚持不下来。还有,在血糖不稳定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天三次,甚至一天六次(每餐前后)的测血糖,但婆婆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几个手指尖被针头扎得满是针眼。但这些都还不算什么,最让我钦佩的是,为了减肥治病,婆婆坚持散步,每天早、中、午、晚三到四次,风雨无阻(有时下大雨,我们怕她摔跤,让她在家里走走算了。可她还坚持说:“没事的,我在下面架空层走走”),这也是我们做不到的。但是,婆婆做到了,也见效了。婆婆刚来我家时,身材高大,体重150多斤。要在女人堆里找她很容易,只要找个头最高、块头最大的,十有八九不会错。但十年后的今天,婆婆硬是走掉了30多斤肉,体重保持在120斤左右。坚持吃药、坚持测糖、坚持锻炼等良好习惯,有效地预防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还使我婆婆的身体素质非常好(除了糖尿病,她几乎没其他疾病,连感冒都很少有过)。而这大概就是她老人家70多岁了还依然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原因吧?


                                           二、我的妈

(一)勤劳灵巧的妈

    我妈也和我婆婆一样很勤劳。从我记事起,我就记得我妈每天都起得特别早——从我外婆那里带来的习惯。而我好像上辈子是做苦力的,欠睡,这辈子总有睡不完的觉,从小就贪睡。每天早上,我妈起床后,就挨个大声地叫着我爸和我们四个孩子的名字,叫我们起床,但是没有一个人响应她。通常是等她从地里忙了半天回家做早饭时,我们还都在梦乡。于是,我妈就一边大声抱怨,一边一个一个掀开我们的被子。我小时候最紧张也最怕的就是被我妈掀被子。所以通常在我妈第一遍叫过我之后,我就开始梦见自己已经在翻身了,在起床了,在穿衣了,下地了,磨刀了,背上背篓了,出门了,上山了,在割猪草了,割满背篓了,又回家了,终于又可以躺在床上继续睡觉了……。结果可想而知,被子又被我妈掀开了,屁股上早挨了我妈一巴掌。这下彻底清醒了!痛苦啊!原来我还一直在床上没醒!我多想我妈被我们这些懒虫同化掉啊,可几十年过去了,我妈依然天天早起!

    我妈也和我婆婆一样很灵巧。在我家还没有买缝纫机之前,我们家所有人的衣服、裤子和鞋子都是我妈一手做出来的。我妈做的布鞋,样式特别好看,穿着也特别合脚,不像别人家的妈妈做的,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是样式不好看,就是穿着太肥或太瘦。通常在过年时,小孩子们就穿出新鞋子来比谁的最好看,我们家的鞋子总能得到赞扬。但我印象最深,也最感动的还是我妈给我做的一件红色上衣,那是她看了商场里的一件衣服后,照着那件衣服的布料和款式买料裁剪,模仿缝纫机的针脚,一针一针,平整、均匀、细密地缝制出来的,做完后再将衣服烫得平平整整,这就真是和买来的一模一样了。我亲眼看到我妈为我这件衣服花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稍不满意,她就拆了重来。有时我看妈实在太辛苦了,就劝她算了,不必太认真了,我不在乎是不是买的。可我妈说:“咱们买不起机器做的,但可以做得像机器做的一样啊!我就是要让你穿一件像买的衣服。”衣服终于穿在我身上了,如果不是我和我妈都忍不住主动说出真相,我同学和邻居们还真没有一个人看出来这是我妈用手工缝制的。人人都夸我妈手巧,我妈为此着实骄傲了好一阵子。


(二)永远年轻的妈


    我妈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我都不敢用“年轻”和“年老”这两个敏感的词,因为今年才要满六十岁的妈妈确实不算“年老”)始终思想新潮、心态年轻。


    我父母自由恋爱的。这在四十年前的农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妈硬是不顾双方家长的反对,义无反顾地爱着并最终嫁给了我父亲。在我印象中,小时候,虽然因为家穷,父母也常吵吵闹闹,甚至还大打出手,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总能听到父母边干活边开心地对歌,每当秋收后剥玉米壳和玉米粒的时候,一家大小就围坐在一起,一边干活,一边听父亲讲《西游记》、听母亲唱《洪湖水,浪打浪》,一家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这是我最怀念童年时光

    我妈很善于接受新事物,自从她去了一次外县我姨家见识了自行车和缝纫机,回家后就陆续买了这两样,成为我村最先学会骑自行车和使用缝纫机的女性。我们家还是我村最先砌烟囱的人家,这也是我妈后来再次从外面“考察”回来后逼着我爸改造的,这彻底结束了我们家一做饭时就满屋子烟熏火燎、全家人泪流满面的历史

    最难得的是我妈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我们家四个孩子中就有三个是女孩,但我妈从不偏见保守。无论多么困难,都支持、鼓励我们读书。有人劝我父母说,集中精力供我弟弟读书女孩就算了,差不多就行了。但我记得我妈说:“不管男孩女孩,哪个愿意读,哪个读得好,就让哪个读。要是都能读,哪怕卖房子!”记得我小时候身体瘦弱,怕干体力活,我妈就激励我说:“干不了体力活,就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脱农皮,不用干农活。”又因有一次,我说我喜欢吃馒头,妈又趁机鼓励我说:“喜欢吃馒头就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在城里工作,才有馒头吃。”我妈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这些朴实的话,确实使我立志要好好读书。以后,只要不是很忙,我妈就叫我带上书本一起去,她干活,我则在阴凉处看书、复习。中考的时候,我报考了高中,有个同学的妈妈建议我妈让我改报师范,一者可以减轻上学时的费用,二者可以早些出来帮扶家里。可我妈还是选择尊重我,鼓励我考高中,上大学。后来我报考大学与研究生时,父母都比较尊重我,从来没有干涉过我。我真的很感谢有这样的父母,特别是有这样开明的妈实在难得。

    我妈性格比较随和、开朗、外向,好与人交往。我妈在我家帮我带小孩的那两年,一开始是我向她介绍老师和同事认识,后来就慢慢变成是她向我介绍她认识的各类人了。所以很有意思,很多先前我不认识的人都是先认识了我小孩和我妈,然后才认识我的。她们婆孙俩在我校的知名度甚至比我还高。大概是受我妈的影响,我小孩自小就爱与人打招呼,开朗、外向,不怯生,不怕事,争强好胜,完全不像与世无争、默默无闻的我。我小孩从幼儿园起便比较招老师喜欢与器重,在幼儿园当过节日主持人,在小学又乐于参加各种文体表演,一上初中,更忙着各种应聘及作文比赛,还往往一报就是好几项。我虽然有些迷惑于她的狂热,但还是很佩服她的闯劲——至少比我有出息,所以我深为她的成功感到骄傲。这些都有我妈的功劳。

    我妈年轻时就热爱文体活动,爱唱爱跳,是村里文娱表演的积极分子。我还清楚得记得小时候看我妈表演的情形。在我这儿的两年,我校组织排球赛,我是队员,我妈十分支持我打球。每天早早就做好饭等我,饭后她又麻利地收拾好就带着孩子去球场为我加油,场场不落,是我们球队最忠实的支持者。那两年,我的身体素质特好,上楼梯都恨不得两级并做一级上,根本忘记了感冒是咋回事。这些也都是我妈的功劳。

    我妈从不服老,不服输。以前有一些同事,比我还大一些,但因为她是我妈,就尊称她为阿姨。我妈就说,“不敢当,其实我比你大不了几岁的”。别人以为她谦虚,就干脆顺着孩子改口叫她“外婆”得了。其实,我知道我妈是不习惯别人把她叫老了。几年不见,再见面时,发现我妈还像过去那样。去年暑假,我和朋友小聚,我朋友也尊称她为“老人家”。我注意到我妈对此称呼似乎有些意外,不太情愿地“嗯”了一声。后来,我朋友几次招呼我妈,我妈都似应非应。再后来,我妈干脆不和我们一起走了。我妈表面保守,不愿染黑头发以示年轻,但骨子里是真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是一个不愿老、不服老的人。打羽毛球时也是这样,如果偶尔她打输了,那么,她一定还要再拼尽全力打赢你才结束,否则,她会很失落,很不开心的。不过,说真话,我还真佩服我妈,我还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打赢她的,有时还真是打不过她。但是,我虽然输了,心里却很高兴:看来我妈还年轻着呢!

(三)大方细心的妈

    我从不买腊肉、香肠吃,一是不放心,二是没必要。因为,每年春节前,我妈都会早早地给我们寄来她自己亲自做的腊肉和香肠。这些年,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好转,我们给妈寄的钱一年比一年多,而我妈给我们寄来的腊味也随之越来越多。特别是今年,我妈为了让我们早些尝到腊味,不等自家杀猪,就早早的买了好几十斤肉腌好后就给我们寄来了,等自家的腊肉和香肠腌好后,我妈又寄来了几十斤。春节后,我回家看我奶奶,我妈又要让我再带一些。我说我家里还有很多,吃不完。可我妈总觉得回娘家了没让我带点什么实在不好,于是又偷偷在我箱子里装了一些——前前后后差不多把小半头猪的肉都寄给我了。我常对我妈说,我们就是尝尝鲜,解解馋,不比老家是吃腊肉为主的,再说我给她寄钱也不是用来买腊肉的,叫她千万不要给我寄那么多了;可我妈说她也不是卖腊肉的,再说了,那些肉也不值我寄给她的那么多钱。真是没办法!我妈的大方让我婆婆也很感动,每次看到我妈寄来那么多腊肉,婆婆就感叹:“天底下再没有当妈的为儿为女的心了!”

    我妈还很细心。别的不说,单说我小孩的生日。从我孩子出生前两个月到孩子满一岁两个月,都是我妈在照顾我们母女,连我孩子的名字还是我妈给起的。后来孩子上了幼儿园,我妈又来照顾了我们一年多,所以,我妈对我孩子特别有感情,每年孩子生日,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早早就打来电话祝贺。不仅如此,我妈还总在孩子生日前几天就郑重提醒孩子的舅舅、姨妈们别忘了。这真令我感动

(四)善良的妈


    我妈心地善良,但是属于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的那一种,但事后也并不记仇。记得小时候,我奶奶和我们一起过。由于我奶奶曾经反对过我父母自由恋爱,她们婆媳之间难免有些隔阂。加上那时经济紧张,她们常为一些柴米油盐的小事争吵,气头上大家都难免说一些难听话,有时甚至分开锅灶各做各的饭。但我清楚地记得每次我妈做好饭后,她虽碍于情面,没有亲自去叫我奶奶吃饭,却总不忘让我去叫,还特别叮咛我说,不管她们怎么吵,奶奶都是我的亲奶奶,教我要有礼貌,不能不叫奶奶吃饭,不能对奶奶不好。这些话,过了三十年了,我还记忆犹新。这么多年来,我之所以能够善待我的奶奶、外婆和婆婆,是和我妈当年对我的教育分不开的。

    我妈和我奶奶的关系后来却越来越好了,那是在我奶奶离开我们家去我叔叔、婶婶家过以后。因为少了摩擦,我奶奶对我妈的态度就好了许多。我妈也不计前嫌,不翻旧帐。因为两家离得很近,就几步路,所以,每当我妈做了好吃的,或者奶奶喜欢吃的,我妈都会去叫我奶奶过来一起吃,或者给奶奶端过去。再后来,因我婶婶不幸在车祸中去世,我妈对我奶奶的照顾就更是责无旁贷了。

    今年春节,我九十多岁的奶奶又不幸摔成骨折,整天躺在床上,事事要人服侍。我姑妈离得远,来一次不容易,待一段时间后还得回自己的家,不能每天在我奶奶身边陪着。因此,为奶奶擦洗身子、换洗衣服的事也就靠我妈了。我没有想到,奶奶一辈子硬朗,爱干净,到了晚年,却遭遇如此痛苦和不堪。我既同情我奶奶的遭遇,又担心年已不轻的父母因此积劳成疾。我时常为此焦虑,却又鞭长莫及。
 

                                        三、我的婆婆和我的妈
 

    我的婆婆和我妈虽然是轮流到我家来照顾我们的,但也有三次共两个多月共同相处的日子。我曾担心她们合不来,但事实上这些担心都成了多余的。因为,我婆婆和我妈出奇的投缘:都来自农村;都朴实、善良宽容、不攀比,不互相刁难;都胖,爱吃甜食,爱交朋友、爱打麻将,有共同语言(前年春节前后,我父母曾来我家住了一个月。在我妈走前的一个晚上,她们几个好朋友还为我妈开了一个欢送会,每人都唱了一首歌)。最难能可贵的是,我婆婆和我妈都不干涉儿女,不挑拨离间。我为有这样的婆婆和妈而庆幸、骄傲!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婆婆和妈,我才拥有了一个如此幸福、祥和的家。

    感谢你们:我的婆婆、我的妈!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婆婆和我的妈,衷心祝愿我的两个亲爱母亲健康、快乐、开心!祝愿我的奶奶早日康复!祝愿我的外婆身体健康!更感谢和祝愿耐心阅读完此文的母亲们、阅读此文的所有人的母亲以及天下所有的母亲们都健康、平安、幸福
 

                                                       于二OO九年五月十日母亲

 

责任编辑男人树】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6)
85.7%
待提高
(1)
14.3%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文笔峰下客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09-06-01 18:06 最后登录:2010-07-27 23:07
优美散文
  • 该我买单了

    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买单,是在 1985 年的夏天,那一年,我只有 17 岁,初次来南京上学...

  • 母亲和桃

    我以前一直以为母亲喜欢吃桃,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是她在想省钱养家的同时又想给她的女儿...

  •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回忆我的母亲

    一九七九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日深夜,母亲在病榻上痛苦地熬过几年后,终因无力回天,溘然...

  • 阳台里飞出的爱

    阳台里 飞出 的爱 来到南京这个城市,已经 整整三 年了, 有二 年 多 的时间, 阿婧 ...

  • 内心流淌着情怀和感动

    6月23日,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他是极为普通的一天,一切均按正常活动轨迹运行。然而,...

  • 乡山余韵梦

    昨天晚上,我和妻子相坐于床上,各自刷着抖音,闲乐呵。“你去过梧桐山的吧?”妻子突...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