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叙事散文 > 重走长征路,往事忆流年

重走长征路,往事忆流年

时间:2021-06-12 08:22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唐高翔点击:
        
六月的一天,在零陵区红色文化教育办唐军成的邀请下去菱角塘镇,重走长征路,寻觅80多年前红六军团左路军经过零陵时走过的红色足迹,回首那烽火峥嵘的战争岁月,重拾流年往事。 六月的零陵和风习习、杨柳依依,碧波荡漾。8:30,我们从零陵城区准时出发,小车在绿树掩映、平坦宽敞的水泥公路上奔驰,不过半个小时就到了菱角塘镇镇政府。我们在镇政府门口稍微停留,车辆载上为我们做向导的镇政府的张晓林书记和李主任两位后,在张书记的指引下沿着红六军团左路军经过的路线一路驶去。 张书记是本地人,在镇政府工作多年,算老菱角塘了。他不但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对红六军团经过菱角塘的情况颇有研究。在小车上,张书记向我们介绍了红六军团长征经过零陵的一些往事。 1934年7月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发布《训令》。要求红六军团西征到达湖南中部地区开辟新根据地以策应配合中央苏区。以任弼时为中央代表,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委的红六军团受命后,于8月4日,从江西遂川出发,踏上漫漫征途。经日夜兼程行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23日凌晨,先头部队与主力部队在双牌(当时属零陵县管辖)铲子坪会师。 在铲子坪,红六军团兵分两路直插零陵县城以北的湘江东岸。右路主力8000多人,过分水岭,经桐子坪、长岭、接履桥、蔡家埠、到达零陵县蔡家铺的略江口、沙洲边一带,筹备渡湘江。左路1000余人翻越鸭脊岭,经零陵县的钓龙亭、炭木桥至菱角塘街,为配合主力渡湘江,再在刘瓦屋村分两路急转西进,赶往零陵城北佯攻。 张书记还告诉我们,左路军走的是古时湘粤的盐道的一段。旧时,交通不便,只有靠靠骡马或肩挑手扛。为了方便挑盐,零陵、双牌、新田、道县、宁远等县修了一条自南向北的盐道。盐道经过村庄田野,更多的是经过高峰绝谷。山高水长,道路漫漫。许多挑盐的人凶多吉少,有去无回。当中有挑盐滑下山谷身亡的,有挑盐沿路遭土匪抢劫的,有挑盐累死饿死在路上的,盐道是一条行走之道,也是一条死亡之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车辆行驶的路线就是红六军团经过的路线:坪头村、良湾村、社公山、炭木桥、杉树山、毛坪里村。"在坪头、社公山、良湾村地段时,这里地势比较平坦。打开车窗,小河轻轻流淌,田野纵横交错、桑榆杨柳排行,杨梅挂满枝头,丝瓜、南瓜等瓜果飘出芬芳,恰是江南水乡。其时,早稻已插了,绿油油的禾在微风中摇曳,有农人荷锄在古桥和田埂上行走。好一幅"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美丽图景。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过了良湾村后,愈往前走,道路愈变得崎岖陡峭, 放眼望去是连绵起伏、层峦叠翠的山峰,密密麻麻、浓荫遮蔽的树林,深邃险峻、壁立千仞的峡谷。给人一种毛骨悚然,凄寒消骨的感觉。 我们在张书记的引导下,分别在左路军留下动人故事的炭木桥村、杉木桥村、钓龙亭、毛坪里村下车。实地聆听红军的故事,寻觅红军长征曾留下的足迹。 在炭木桥村,张书记告诉我们这是红军回赠村民邓柱三信号灯的地方。1934年8月23日,红六军团指挥部在大河江柳树林召开会议以后,决定兵分两路向零陵进发,因为道路不熟,村民邓柱三自告奋勇为红军带路,当邓柱三将红军部队送到炭木桥至零陵菱角塘的大路上后返回时,红军官兵见天色已晚,担心邓柱三独自在荒山野岭中夜行不安全,便不顾邓柱三的再三婉拒,执意将一盏红军作战联络的信号灯送给了邓柱三夜间行路照明。张书记告诉我们。如今,这盏锈迹斑驳、历经沧桑的“红军信号灯”阵列在永州市博物馆里。 我们站在炭木桥上,抬头仰望,四周群山环抱,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中心穿过,座座小洋楼背山面水,掩映在绿树当中,山坡上高粱挺直着身子,田野里青油油的稻子随风招展。穿过岁月的时空,我似乎看到红军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镜头,我仿佛看到邓柱三与红军依依不舍的镜头…… 在杉木桥村,张书记告诉我们,这里因位于古盐道的隘口,向南不远处就当地民谣说的阳明山:“阳明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丟鞍,翻过阳明山,时间三天三。”。过去这一路上很少有村庄人烟,有也是零星的散居民猎户,听说翻过整个大山要三整天。因此,那些挑盐卖货的乡贾客旅先在这住宿,第二天早晨才行色匆匆赶路,而那些下了阳明山的人到此也天黑了,亦只有在这留宿。张书记说,过去这村建了半条铺子,开了旅馆。专门用来招待那些南来北往的客人。张书记说,当年红军经过这地时,由于一路爬涉,又多次突围,导致经济十分困难,就在杉木桥村,红军借了一个店铺老板的一些银元,并写了欠条。张书记告诉我们,姓张的当事人已经去世,但他的孙子还在,每每谈起此事,当事人的孙子都滔滔不绝,说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红军官兵一致,和蔼可亲;说红军英雄顽强,向死而生…… 我们对杉木桥村四处观望,其实这里只是一个小小村庄,靠山而立,村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江水,水中鱼虾历历在目,依稀可见。村里还有几幢老屋,木墙黛瓦,青石板筑成的石基被岁月磨出菱角,长了苔癣。这些老屋似乎很少有人居住。推开窗门,室内空空如也。它们象老态龙钟的老人静静的立在岁月中。但可曾想到在旧时,这里繁华阜盛,商贾云集、店铺曝满,行人往来不绝,夜色降临,这里还有喝酒、唱歌的处所,当时有大山深处“小南京"之称。 在钓龙亭(现已成了车辆招呼亭),张书记告诉我,钓龙亭来源于乾隆下的传说,相传乾隆下江南想去阳明山拜佛,曾在这歇息,他看山谷中有一深涧之水碧绿如玉,料想当中定有灵物,便要手下取来钓杆垂钓。一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条骄龙腾空而起,赶来朝拜。后人为纪念这一事件,在乾隆歇息的地方,建了一亭子,取名钓龙亭,当中有乾隆的塑像,还记录龙朝拜的事迹(可惜文化大革命时亭被废)。张书记还说,解放初时,有人在钓龙亭边挖到一块1斤7俩的金砖,上面有乾隆字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乾隆下江南是否来此不得而知,但故事一直传了下来。就在钓龙亭边,左路军把一个从新田抓来的恶霸在此处置。站在钓龙亭边,举目四望,那起伏的群山连绵不断,恰如龙之腾,如马之奔,气势非常雄伟,我想亭之得名或因山似龙脉而起也有可能。 我们到达的最后一站是毛坪里,毛坪里,这是红六军团铲子坪分兵后进入零陵的第一个村庄。说是村庄,当时其实只有几户人家,而且分散而居,现在村里人早已搬走,只剩下几座破旧老屋孤单单的守着岁月的静好。 "直登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站毛坪里村山峰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是巍巍群山、莽莽林海,还有就是藏在半山腰里的飘渺的村庄。白云在脚下流动,轻风在树上弹琴。给人有一种身在云际,超然出尘的感觉。身处其中,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一种"的诗句立即涌入我的脑海。张书记告诉我们,当年的红六军团本想效法井冈山在这建立根据地,但由于蒋介石中央军,何键的湘军,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等反动军队三面夹击、围追堵截,又加上周边人烟稀少、经济匮乏,难以支撑长期作战,红六军团不得不离去,向别处转移。张书记说,当年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堵截,他们扛着枪支、背着行礼在这蛇虫出没、虎豹横行的崎岖山路上一天一夜能行军120公里,一般人需三天才过的阳明山,他们一天一夜就跨过了,他们体现出何等英雄气概!。 时光飞快,看手表不觉已是中午十二点,我们原路返回。在车上,我在深深的思考。似乎找到了红军成功的秘诀和真谛:这秘诀和真谛就是红军坚定的信仰,就是顽强拼搏、一往无前的信心,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的情怀。正因为有了这些,昔日的红军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星火燎原之势,才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才赶走日本鬼子,才打败一切反动派,才解放全中国!零陵唐高翔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唐高翔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21-05-21 15:05 最后登录:2022-07-19 22:07
优美散文
  • 借 表

    借 表 文/巴木(四川) 那时的高考不像现在,有高中同等学历的都可以参加,而是要先预...

  • 小李求职记

    小李求职记...

  • 痛风之悟

    痛风之作 其实,这次痛风的发作是有预兆的。 那几天,只要走路快一些,脚步大一些,右...

  • 零食

    儿子在一旁用异样的目光瞅着我……是的,他看不懂,更品不出其中的味道,因为这零食已...

  • 踏雪瑷珲古城

    踏雪瑷珲古城 文/磐石 四月的雪,飞舞在瑷珲古城。端凝与落寞,斑驳了历史的厚重和沧...

  • 黄河之滨的村庄

    很多年前我还是孩子时,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