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经典杂文 > 论消灭剥削

论消灭剥削

散文
时间:2014-11-29 08:28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向宁点击:
        

  自然经济学认为,经济现象的本质是价值运动,价值和其它物质品一样,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死亡之过程,即价值运动的规律是辩证的.价值运动有自己的形式以及和每一种运动形式相对应的规律.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价值运动的形式和规律.这是经济学领域的一门全新的学科,它的理论不同于我国5,6十年代独创的对<生产力经济学>的理论.它所依靠的方法是人类对劳动本质的透彻把握,因此,它所带来的观点将是经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何谓自然经济,其一,它所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生产力,即主要由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组成的自然物质力量。其二,它所研究的内容是自然生产要素的运动规律------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而这些规律都是物质生产过程的自然规律。其三,它所研究的目的是阐明价值的运动规律。这个总规律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过程中,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向人类的物质产品转移,价值也由最初的生产要素-------自然资源向人类的物质产品转移,不仅如此,物质和能量也可以从人类的物质产品向自然环境转移,人类所拥有的价值也随着物质产品的消失而消失。总之所有的经济规律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所以叫自然经济学。这段话告诉我们自然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高水平的学术意义。
  
  价值运动的规律是自然经济学的活的灵魂,也是这门科学得以建立的因由。紧紧围绕价值,认识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是这门科学的最主要任务。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和价值都只具有社会属性,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的关系,劳动和价值都成了虚枉。价值“必须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的早期形态是“交换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以上引文《经济常识·中等师范思想政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l999年版7、8页)在他们的理论中,价值只是为交换而存在的摆设,是死的不能运动的符号,因此,价值和劳动是相分离和脱节的。价值可以不依赖劳动而存在,劳动也有无价值的存在;既有无价值的劳动,也有无劳动的价值。不仅如此,劳动和价值都不会运动。因而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得到价值运动的任何规律性的认识。在自然经济学中,由于把劳动和价值的本来面目返到了更重要的自然属性,从而首先确立了劳动和价值不可分离的规律,劳动和价值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就没有劳动。在这个基础上,发现了价值运动,并进而发现了价值运动的诸多原理。然而,这些还仅仅是价值运动的一般规律,价值运动的特殊规律是什么呢?价值运动的特殊规律只能从价值的具体形式中体现。那么价值有多少种形式以及它们各自是怎样运动的呢?解决这个问题有赖有自然经济学特有的方法,这就是劳动运动法。运用劳动运动法则,发现了虚拟价值和真实价值,重复价值和非重复价值,质量价值和非质量价值等一系列的价值运动主体,这些具体的价值形式,实质是价值运动的承担者。尤其对虚拟价值的研究取得进展。所谓虚拟价值,“这种特殊的真实劳动是指生产中间接转移到劳动产品中的劳动。而虚拟劳动则指无论直接和间接都不会转移到劳动产品中的劳动。”(曾绍奇《自然经济学》第309页2001年),在以往的经济学中,劳动和价值是分离的,产品的价值不一定要由劳动决定,还可以由非劳动决定。这种理论显然是错误的。价值运动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为产品价值的测算提供了科学的根据。因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的转移,生产中不是耗费的所有劳动都能转移到劳动产品中,而只有转移到产品中的劳动才决定价值。从微观角度讲,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都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分析各种商品的价值运动也是自然经济学的任务。在此基础上,还详细分析了生产三要素的价值运动规律,并分章别节地考察了各种形式的资本运动,这些理论的建立无疑是对现有价值理论的空前发展.
  
  价值运动的规律还表现在价值表现上。在自然经济学里,劳动即价值价值是创造商品的自然属性,疑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或价值要得到货币(或价值)表现,其条件是什么呢?价值是怎样产生运动和表现的?通过研究价值的发生规律可以找到剩值的根源。价值表现存在很多规律,这些规律要研究劳动是怎样向货币或财富转化的,尤其要研究自然劳动是怎样得到价值表现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自然劳动为什么有价值表现呢?自然劳动有价值表现的物质基础有四:一是劳动,转移到产品中的能量并非全部有价值表现,只有劳动才有可能得到价值表现。二是物质劳动与活劳动并存,自然人类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无质的区别,因而他们的劳动也无质的区别。在市场上,为什么一公斤人工淡水与1公斤天然淡水有相同的价值呢?因为它们各自花去了相等数量的自然劳动和人类劳动。三是交换.不仅人类的劳动其价值要得到表现,必须通过交换,而且自然界的劳动其价值要得到表现,必须通过交换。四是稀少性,为什么充裕的物品(如空气、阳光、水)没有价值表现呢?因为它们充裕;同是自然生产的物品(如天然宝珍和稀有动植物)都有价值表现,因为它们稀少。可见,价值表现是价值运动的重要内容。研究价值的运动对经济实践的意义是无可限量的。至于价值为什么会运动,这是价值运动动力学的课题。
  
  我们知道,不仅人类劳动会运动,而且自然劳动也会运动,,价值是在劳动的运动中创造的。如何证明自然劳动也会创造价值?首先,要区分自然劳动和人类劳动,并确立了自然价值人类价值这两对基本范畴。自然价值是由自然劳动创造的,自然劳动是指“自然物体创造使用价值的活动。”自然经济学所有重要的发现都是建立在一个牢固的基础上------劳动的本质就是做功。因而不但人类劳动能创造价值自然劳动也能创造价值,并且自然劳动创造的是剩余价值。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是,人所以能创造大于本身劳动力价值价值,是因为人身上有自然劳动。自然劳动既然参与了使用价值的生产,因而也能参与价值的生产,而且相等的自然劳动和人类劳动有相等的价值表现.
  
  对自然劳动创造价值的最有力证明可通过两条途径来达到:第一,级差地租是自然劳动生产的。因为农产品的价值是由劣等地上的劳动耗费决定,而实际上生产同样数量的农产品,中优等地的劳动投入要小于劣等地的劳动投入。显然,中优等地上农产品的社会价值要大于它的劳动耗费,这多出的劳动耗费构成了级差地租,它只能由自然劳动生产。第二,人类的剩余财富是自然劳动与人类劳动共同生产的,从理论上说,一国的国民收入扣除人类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多出的价值就是自然劳动创造的价值。通过搜集我国多年国民收入和劳动投入数据,扣除其它因素对物价的影响,整理得到的结果全部符合理论推测。证明自然劳动也是价值的来源。而且证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劳动创造的价值在总生产价值中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不仅如此,还可以证明工农业内部的超额利润是自然劳动生产的。自然经济学要解决以下难题:无人工厂的利润是谁生产的?半自动化工厂的利润是谁生产的?在世界经济学发展史上,18世纪的西方古典重农经济学家魁奈曾提出:农业内部的剩余产品其来源是“自然的恩赐”。但是,自然界也能生产财富的正确观点,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却遭到了全盘否定。马克思认为,自然力只能征服和被利用,只有人才是财富和价值的源泉。那末,自然界存不存在劳动力,自然劳动能否创造财富和价值呢?这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几个世纪以来人类认识的误区。几个世纪以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之所以久盛不衰,是因为没有一个作为对立的经济学家真正推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不合理的部分。因此,自然经济学应当回到初始的基础一一自然能否创造使用价值价值,对这个问题的肯定回答是自然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真正精髓。完成这个理论大厦的建造是数百年来人类梦想,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经济学将是作者的最大贡献。
  
  劳动价值论作为一门重要知识,它主要产生于十八至二十世纪,在近三百年间的人类认识发展进程中,人类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现在我们应当有能力到了为它划分发展阶段的时候了:第一阶段是亚当·斯密阶段,第二阶段是马克思阶段,第三阶段是自然经济学阶段。在古典经济学阶段,出现了重商主义,重农学派和庸俗主义,他们的代表人物有托马斯-孟,魁奈,威廉-配弟,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等。他们的功绩就在于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价值的尺度”。虽然由于认识的局限他们未能找到利润、地租形成的原因,但他们找到了工资形成的基础,这就是人类劳动。劳动价值论始终沿着这样一条主线深化人类的认识一一利润和地租是谁创造的?在马克思那里,资本家的利润是工人创造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只有一种,那就是人类劳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真理,但是在发展了的生产力面前,它的致命点又暴露出来。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劳动本质的认识是偏面的.他们关于劳动力的范围是狭窄的。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对立学说,这就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他们如法国的效用论者萨伊,英国的节欲论者西尼尔和费用论者马尔萨斯。在西方经济学中,象这些理论还有边际效用论、供求论等。这些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利润地租既不是由人类劳动生产的也不是自然劳动生产的,人类劳动和资本家提供的资本土地在生产剩余价值中,其作用是相同的,或者提供“服务”,或者是一种“费用”,“效用”等等。由于他们都撇开劳动与价值的关系去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都没有找到剩余价值生产的源泉。只有把剩余价值的产生理论建立在劳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才可能得到正确答案。《自然经济学》就在于向人们介绍这样一种自然劳动价值观。它是怎样不同于过去以往的任何经济学流派,它也是在吸收和继承以往的全部认识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它是唯一正确的理论。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人类从未停止过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自从马克思在l9世纪早期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以来,人类就更加深刻地认清了剥削这个可憎的怪物。由于剥削比自然界的洪水猛兽还要可怕,从无产阶级诞生的那一天起,无产阶级就把消灭剥削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消灭人吃人的社会制度,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类精英分子的奋斗目标。在理论上,从l8世纪开始,康帕内拉、傅立叶、圣西门、欧文、凯勒创立了空想社会主义,到l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终于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才为人类解放找到了道路。在实践上,从16世纪起,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到l9世纪,世界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从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到l9l7年俄国十月革命,再到20世纪世界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这些事实无不证明:人类为了消灭剥削制度所走过的道路是多么艰难曲折。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人间天堂人类对终极善的不懈追求。资产阶级是剥削压迫人的阶级,因为这个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注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
  
  从本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引入私有经济成份,因而劳资纠纷现象又从历史的死灰中重新抬起头来。从世界各国经济改革的第一天起,它们面对的最大最刺手的问题是:在私有化的道路上,剥削这头怪物又从消失了很久的森林中窜出来害人了。善良的人们一听到与“剥削”有关的字样就恐惧。看来剥削成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国从l978年到l997年,经过十年的改革,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只有十万多户,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城市中国理论界曾把实行股份制看作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一张王牌,但又受到“产权不明晰”这只拦路虎的阻挡。I999年和2000年是中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看来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还是“剥削”。不能消灭剥削,中国乃至世界的改革就没有出路!如何在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而不是通过消灭私有制本身,达到消灭剥削的目的,这是自然经济学所要回答的课题。然而自然经济学向世人交了一份完整的答卷。自然经济学的无数理论峰巅所形成的壮观图景,足以让人瞠目结舌,甚至认为神话。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为此找到了阶级对立社会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剥削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剩余价值人生产的,正是这个发现,从而揭开了经济学发展的新纪元,马克思用它敲响了古典经济学的丧钟。正如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在马克思看来,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就不可能获得任何价值和财富。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生产力水平极度落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乃至资本主义早起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完全依靠人力的消耗来实现。生产工具只是“人的手和脚的延长”,没有劳动力,不能独立生产使用价值。在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规律始终起作用,始终是以上社会形态内部阶级运动的内在动力。可是,自从l7世纪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这一革命导致许多专业化的大机器生产的出现,改变了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面貌。人们从传统的以体力支出为主要动力来源的时代进入了以机器为主要动力的大机器时代。促进了与此有关的各种产业的飞速发展。”(何长王等编《知识就是力量》第213页广东旅游出版社l999年版)由于科学技术发展,人类开始第一次大规模利用自然力为人类生产使用价值价值,这就宣告了马克思认识的完全依靠人自身生产财富的历史已经结束,宣告了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规律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的年限已经结束。从l7世纪到20世纪的四百年乃至将来,主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规律是自然劳动。-----自然劳动成为生产力的新的主要因素,自然劳动力改变了生产中人与人的物质关系,自然劳动为人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指明了方向。
  
  在自然经济学里,还有其它重要内容,这些章节包括:广义再生产理论,知识价值论,分配论、反经济危机论等。这些理论都是运用自然劳动和价值运动规律所得出的重要科学成果。这些重要科学成果大部分已经运用于生产实践或者被国家决策采用。如给自然劳动定价。给自然劳动定价具有广泛的意义:首先,它是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为新的价格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第二,为新的分配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将越来越依靠自然力生产,这就要求有新的分配制度产生。第三,给自然劳动定价能够消灭剥削。生产中由于使用了自然力,并且自然力也能创造使用价值价值,只要把自然产品划归利润,把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划归工资,就可以消灭剥削。第四,给自然劳动定价,为促进技术进步提供了动力。使用自然力代替人力生产价值,是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自然力将成为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这项理论成果已列入国家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自然经济学》是位于经济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又一边缘学科,这门学科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发展潜力,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参与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并使它的研究方法和风格发扬光大起来.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教在于辅

    谁最先打破世俗,谁就是最伟大的改革者。 是我的虚荣心掳俘了我的本性,摧残了我奋进...

  •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笔杂谈)

    我的小小说《爱折腾的老头》,三月下旬在中国作家网及其他文学网站上发表后引发了朋友...

  • 浅谈羡慕嫉妒恨

    文/郭爱玲 几年前流行过一个称谓叫“打假斗士”,这么具有“英雄”元素的称谓、无论从...

  • 年轻干部要怀德自重

    年轻干部要怀德自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

  • 天亮了

    你可以选择悲伤,但也请你多看看头顶的太阳。 实验室里的空荡,言语间的无助,可能攒...

  • 溺爱是毒药

    溺爱是毒药 溺爱,使得伟大的爱泛滥成灾,变成毒药。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