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辛辣杂文 > 人生漫谈 > 文艺的传播中的时代烙印

文艺的传播中的时代烙印

时间:2010-10-03 16:13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夏荷秋楠点击:
        

【导读】少年时代,正值国家百废待兴,改革开放艰难起步的七十年代未,那时家乡的街上电线杆,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大喇叭,静静的晚上在家都能听到它的声音;每天早上上学的路上,能听完6:30开始的新闻联播;所以,只要是公开的消息,我基本都知道:周总理逝世、唐山大地震、毛主席去世、粉碎“四人邦”……


  
  少年时代,正值国家百废待兴,改革开放艰难起步的七十年代未,那时家乡的街上电线杆,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大喇叭,静静的晚上在家都能听到它的声音;每天早上上学的路上,能听完6:30开始的新闻联播;所以,只要是公开的消息,我基本都知道:周总理逝世、唐山大地震、毛主席去世、粉碎“四人邦”……我都是从这些广播听到的;除了新闻,中午放学时也能听到,耳熟能详的《东方红》、《浏阳河》、样板戏……等,直到有一天,郭兰英演唱的《绣金扁》纯正的民族唱法和清脆的嗓音,让我耳目一新。随后,黄梅戏《天仙配》、歌剧《刘三姐》、越剧《梁山泊与祝英台》等戏曲选段,这些五、六十年代歌曲、戏曲相继解禁播出。
  
  这一时期,除了广播,我和同学们还相继传阅一些解禁或尚未解禁的小说书籍,如被批成资产阶级的“三花一草”:《苦菜花》、《朝阳花》、《迎春花》及杨沫的《青春之歌》《战斗里成长》;还有一些手抄本:《第二次握手》《羊城暗哨》《梅花K党》等,看这书籍的时候还是躲在房间里,书是用白纸或牛皮纸包好的,封面要么不写书名,要么写上毛泽东选集。
  
  先前接受的小人书、小说书、戏曲及文艺作品,内容单调,大多表现阶级斗争。而这么多既听好又好看,内容丰富的文艺作品,忽然间来到我的眼前,开阔了我的眼界,封闭的思想第一次被打开了。特别是看了《第二次握手》,觉得作者一定是在离中央领导人很近的人,否则如何知道周总理对科学家的会见所说的话;对书中男女科学们身在海外,努力钻研、忘我工作、事业有成后,甘愿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精神所感染;也被他们之间的纯洁美好、曲折的爱情故事所吸收!同时也对五、六十年代充满了好奇,竟然还学会了反思:这些东西为什么被打倒,内容里并没有先前据说反党、反社会主义,无非每本书中多了一些婚恋家庭之事,可是正常的人都是要谈婚论嫁的呀?!如果不允许,全国人民为什么还要有家庭呢!多么单纯幼稚而朴实的思考
  
  由于“文革”禁止中被损毁,一种书数量有限,今天借来,明天早已有人订阅,于是如饥似渴的我,拿到书一看就是深夜也就不为过了;甚至后来,还产生了写小说的冲动……
  
  随着有线广播的日益普及,每家每户都装上喇叭,从中听到越来越多优美动听歌曲和文艺作品,人们的思相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施光楠名字和歌曲《在希望田野上》在农村包产到户制度的推广中,歌声也传遍了祖国大江志北!一部宣传计划生育故事片《甜蜜的事业》中的插曲《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也飞速的流行。
  
  也许我们是渴望的一代,我们并不满足这些,晚上躺在床上不睡觉,将收音机贴近耳朵,悄悄的收听着断断断续续、忽高忽低的海外节目,过去被称为“靡靡之音”歌声一下吸引了我,《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何日君再来》、《甜蜜蜜》、《云河》、《月亮代表我的心》、《原乡人》等,从此邓丽君磁性嗓音走近了我的生活。直到央视春节晚会邀请海外港台歌星名人来献艺,以及盒式收录机的普及,张明敏《我的中国心》、《乡间小路》、《龙的传人》费强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等一大批港台歌曲、电影、电视剧才走进了千家万户。
  
  此后,国内的流行歌曲创作也迎来了一波高潮:《乡恋》、《我思念故乡小河》、《第二故乡》、《满山红叶似彩霞》、《祖国,我深深爱着你》、《太阳岛上》、《鼓浪屿之歌》、《祝酒歌》、《请到天涯海角来》、《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牡丹之歌》,反映回城知青情感的《小芳》等相继问世。涌现出了一大批歌唱家,如:李谷一、殷秀梅、李双江、李春波、关牧村、彭丽嫒……
  
  优秀的文艺作品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广播电台节目也丰富多彩、日新月异,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刘兰芳小说连播《岳飞传》、王刚《夜幕下的哈尔滨》深受大众喜爱;毫不夸张地说:那是华夏大地的文艺复兴的时期!那是广播事业如日中天的时期,而对于当今的广播,除了商业昧,恐怕早已从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消失了,直到汶川大地震,广播优势特点又发挥了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80年的八一建军节,一个同学拿来他父母部队发的两张票,约我看被解禁的一部五、六十年代电影《柳堡的故事》;不曾想两年后,我也是在这部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的歌声中,离开故乡告别亲人,走进了绿色的军营,更巧的是军营就在柳堡的故事发生地省份……
  
  不知那个伟人说过:文艺作品最能影响人!如果说当今的文艺作品更多的是娱乐性、休闲性;那么七、八十年代之前的文艺作品则强调是政治性、思想性;这也许是成长在那个年代的人,在思想上政治敏感性更强一些的原因吧!
  
  而在这一影响中,广播作为载体的作用不可小视,这不仅仅是我,也许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而现在的青少年,影响他们的非电视莫属,周杰伦、SHE、超级女生、好男儿成了他们的“粉丝”,吸引他们的更多的是热闹、搞笑节目和偶像剧;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网络普及,这一新兴的载体已经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由此它将在改变整个人类

责任编辑:鲁黎】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夏秋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10-03 15:10 最后登录:2011-06-15 07:06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