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经典散文 > 名家散文 > 书法对立元素的审美价值(文化散文)

书法对立元素的审美价值(文化散文)

散文
时间:2015-11-03 22:11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郭有生点击:
        

  
  对立元素,能丰富书法的审美天地。
  
  比如有书卷气的书法是美的,那么对立性的金石气书法让书法美更丰富多彩。
  
  怎样才算有书卷气呢?况瑞峰在书法讲座《书法技法·张猛龙碑》中说,书法有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阴柔之美有书卷气,阳刚之美有金石气,帖多书卷气,碑多金石气,南多书卷气,北多金石气,女多书卷气,男多金石气,书卷气太过,则会显得妖艳,金石气太过,则会显得霸悍,等等。这些说法,还真值得玩味,比如元明尚态,书法妍丽娇媚,就像书卷气漫上贾宝玉的脸一样,具有了女性化:你看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并且“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赵孟頫\、唐伯虎的字,书卷气十足,不是也女性化了么?再看碑刻,用平刃錾子使文字的笔画方齐刚劲;时光的流逝又让文字笔画斑驳毛糙,有一副沧桑的面孔;而且石质剥蚀脱落,笔画漫连更增添了粗犷感,还真是让这些金石气的书法,阳刚气十足。这是对立元素的共存审美价值
  这让我想到了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说到一段对话:“我(苏轼)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显然柳永词有阴柔之美,苏轼词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美的“十七八女郎”歌柳永词,才能把那阴柔之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有阳刚之美的“关西大汉”唱苏轼词,才能展现出阳刚之美那震撼心灵的叱咤力量。这不同的两种美,满足了不同情趣人们的审美需求。倘若柳永词“晓风残月”用阴柔之美的笔法来写,苏轼词“大江东去”用阳刚之气的笔法来写,不是也有这样的艺术趣味吗?二者不可厚此薄彼,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云:“狂怪余风待一砭,子昂标格故矜严。凭君噉尽红蕉蜜,无奈中边只有甜。”如果瞧不起这甜美书卷气的书法,就有悖百花齐放的宗旨了。
  对于阳刚美与阴柔美,还有老少之说。我们常说的老辣,一是指技法圆熟,一是指格调刚峻,项穆在《书法雅言·老少》中说:“书有老少,区别浅深。势虽异形,理则同体。所谓老者,结构精密,体裁高古,岩岫耸峰,旌旗列阵是也。所谓少者,气体充和,标格雅秀,百般滋味,千种风流是也。老而不少,虽古拙峻伟,而鲜丰茂秀丽之容。少而不老,虽婉畅纤妍,而乏沉重典实之意。······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筋力尚强健,姿颜贵美悦,会之则并善,折之则两乖,融而通焉,书其几矣。”
  
  有时一些有对立因素的书法美,会交替被人崇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体变》中说:“唐世书凡三变,唐初欧、虞、褚、薛、王、陆,并辔轨叠,皆尚爽健。开元御宇,天下平乐,明皇极丰肥,故李北海、颜平原、苏灵芝辈,并趋时主之好,皆宗肥厚。元和后,沈传师、柳公权出,矫肥厚之病,专尚清劲,然骨存肉削,天下病矣。”这里从喜爽健美到尚丰肥美,是和唐明皇的好恶有关;当然,有时一种美,因人们的审美疲倦,也会让人们转向对立的美。从元明尚态到清代尚质,也许就有这个因素。
  
  草书也要注意两种美,孙过庭说:“草贵流而畅”,这是一种流畅美;那么也应当注意与之对立的筋节美,刘熙载指出:“草书尤重筋节,若笔无转换,一直溜下,则筋节亡矣。虽气脉雅尚绵亘,然总须使前笔有结,后笔有起,明续暗断,斯非浪作”。流畅美自然是行云流水般那连绵的美,而筋节美则是流云过插天高峰,流水遇危耸恶礁,有一种特别的美感和情趣。流畅美是连,筋节美是断。断中有连,金学智先生认为要“形断意连,迹断势连,笔断气连”;连中有断,他总结出“折搭相间、墨色交替、笔势回顾、中断笔意、以横断脉、以点断势、楷隶间草、拆开结体”等。连与断两种对立元素结合,才能互相映衬,获得审美价值。有连无断,那“流而畅”就滑而柔弱,呆板而无变化,并且没有节奏感;断而不连,气脉不能贯通,自然支离破碎,磕磕拌拌,何来美感。这是对立元素的映衬审美价值
  说到映衬,我们还想到了书法的钤印。我们知道一幅书法作品,有红黑两色,红者钤印,黑者文字。红黑的艺术魅力,早就被文学艺术家们关注了,陶岘有“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芦花秋水明”的诗句,其中上一句不是有红黑搭配的一种神奇美感吗?齐白石不是自创了“红花墨叶一派”吗?在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也写到萧红“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鲁迅先生评价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也是,书法那万黑丛中一点红,也富有深意,那钤印除了有标名号、做装饰、补缺陷、示情志、添色彩外,还有明显的对比价值。黑色冷峻深沉、凝重端庄,但不免给人压抑沉重之感,因此当那一方红色出现,红色那激越张扬、活泼热烈,就使整个书法作品在色彩上给人高贵典雅、生机内蕴。
  有时,对立元素,有不同的功用,比如人们常说速以取劲,迟以取妍。白砥在《书法空间论》中说:“用笔存在快慢,一是受书家个性的左右,如有些书家用笔缓和、有些书家用笔快捷;二是受书体本性的影响,篆、隶、楷书相对慢写,行草书则快些。有时候同一书家写同一书体速度感也不一。如怀素大草《自叙帖》与《小草千字文》,前者用笔节律较快,后者则比较悠闲。当然,在一幅作品里,本身也非以恒定的速度书写(否则便无变化),可能部分快,部分慢,部分快慢相当;也有的点画需要慢写,有的使转需要快连。即使在同一个笔画中,也有出现快与慢的不一。如一般起讫慢,中间快;但也有起笔快,收笔慢;或者起笔缓,收笔利索,等等,均视具体书家时间、场合、心情及书体、个性等多种因素而定。但从一般的形式美感的要求,快与慢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协调,以使速度变化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及旋律感。”看来快与慢,在不同的情景中,有种种不同的价值,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如果只懂对立元素的一面,那就不免会跛脚而行了。
  
  看启功的一个书法视频讲座,他讲到了书法结构要注意的三个方面:一是黄金分割律;一是先紧后松、先小后大、先窄后宽等;一是笔画全是弯的。其中第二条,也是对立元素的关系处理问题。启功认为,如果是上下结构,就是上紧下松;如果是左右结构,就是左紧右松,这样才符合先紧后松的原则,其它二者也是如此。这明显的点出对立元素有空间位置先后的问题,只有如此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他举了一个“三”字的例子,人们总是把一二两横之间处理的紧,二三两横之间处理的松;开始两横一般短些,第三横长些,这样才符合先密后疏、先短后长的原则,倘若安排反了,就会失去美感。大家看邓石如的篆书,结体就是这样处理的,每一个字都是上紧下松,显得上密下疏,有一种飘逸飞动感。对立元素的关系处理,有时要考虑到“度”,太过不及都不好,比如书法中所说的骨肉问题,有人从明代杨慎《升庵论画》中来谈,他说:“《画谱》言:‘周昉画美人多肥,盖当时宫禁贵戚所尚。’子谓不然。《楚辞》云:‘丰肉肥骨调以娱。’又云:‘丰肉微骨体便娟。’便是留佳丽之谱与画工也。盖肉不丰,是一生色髑髅;肉丰而骨不微,一田家新妇耳。”书法骨肉也是如此,要找准二者“度”的位置。
  
  怎样临帖,人们一般认为有临形态,临笔法,临神韵。大家看,这里有临形与临神的不同,临形,可临笔画,可临结字,可临用墨,可临章法,这样的临摹形中有神。那么怎么临神呢?临神,一定要抓住你所临的帖的主要特征,把主要特征学到了,那自然会得其神采,问题是这主要特征,一定是那帖中最有特点的“形”,最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这是神中有形。原来有时对立的元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说到这里,你看,离开了对立元素,书法还有审美价值吗?
  
  
  
  
  
  2015.11.03夜写于陕北榆林(文化散文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酒的别样滋味

    酒的别样滋味...

  • 白石塔1遥望报恩塔2赋

    白石塔 1 遥望 报恩塔 2 赋 张九紫 地物 宝 态 , 元气 珠声。隽州 3 乐 化 4 ,仙 色...

  • 连云山酒缸潭装泸州老窖赋

    连云山酒 缸潭 装 泸州老窖赋 张九紫 南北幕 阜 1 ,东西长江。龙窖 2 龙 子 ,九岭 3...

  • 诉衷情,忆往事

    不惑释卷著文章,初过心亦慌。 三篇首榜荣登,叹佳作,韵味长。 伤心事,记心房,未能...

  • 收获

    秋 稻香 像远山跑来的甜蜜 布谷鸟的一声欢呼 卷起大片金黄 田间地头 落下一群飞鸟 正...

  • 念想

    童年的记忆 躺在墙角发呆 门前的那株槐树 几只家巧 在犹豫不决地聊 窥视着 窗台上的那...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