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散文技巧 >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散文
时间:2013-09-25 15:33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浅唱那高兴点击:
        

  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又叫基本论点或中心论点,它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最主要或最基本的思想。主题它是全篇文章最核心的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大纲。它象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都要以主题为中心,受主题约束。

  主题从社会实践中产生。毛泽东同志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一个作者只有亲自参加社会各种实践活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自已溶于广大群众之中,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在社会实践大活动中,能够团结和自已意见相同的人,团结和自已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团结那些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可从实践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可汲取到在书本中没有的社会实践营养,在社会实践这所大熔楼里,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你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如果作者离开了社会实践就不可能写出思想正确、切实有力的文章来。

  主题从作者直接的经验生活中产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不仅可以给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提高和丰富人们的思想。许多作品和文章的主题都是作者在直接的生活体验中产生的。如巍巍同志长期在部队生活,对部队战士十分熟悉,他在谈到怎样写《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时候说:这篇朝鲜通讯的主题“很早以来就在脑子里翻腾着,”在和战士的长期接触中,深刻的感到“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到了朝鲜战场,他的这种认识愈加深刻。他说:“我们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正是直接生活经历中的这种感受,他凝结成了一句富有时代特征的话:“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主题从社会间接经验中产生。毛主席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个人的直接经验和人类丰富多彩的经验比起来,毕竟是很少的,如果我们写文章只靠直接经验就很不够。一个人写文章没有直接经验,或者直接经验不足怎么办?这就需要认真读书,多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虚心向前人和有经验的人们学习,在广泛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中提出问题,经个人的思考,得出结论。这是写文章获得主题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平常阅读的许多论著、杂文、通讯、报告文学很多都是这样写成的。

  要从客观事物的特征中提炼主题。同一事物,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与其他事物有着多种联系。由于同一事物或材料可以确立不同的主题,而哪一个主题是适合于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读者对象的,这就需要从构思中对主题加以提炼,因为:客观事物具有“一事多意”的特征。一件具体事物往往都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人可以有许多长处,写文章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强调他的某一特点,从而确定不同的主题。《地质之光》、(徐迟)、《亚洲大陆的新崛起》(黄钢),都是写李四光的,主题却有区别。写是也一样,同一样一件事,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也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如八一年高考作文题是《毁树容易种树难》,要求根据《韩非子》中的一段寓言故事,写一篇千字以内的读后感,立意角度达二十多种,其中有讲国家建设的问题,单是从人才培养方面立意的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做种树人,不做毁树人”、“挽救失足青年”等多种多样的寓意。由于客观事物具有一事多意特点,所有写文章一定要提炼主题。

  要从反映时代的特征中提炼主题。能不能提炼出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优劣的关键。要提炼出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就要求作者跳出一人一事的圈子,从全局出发,站在时代的最高点,高瞻远瞩地观察事物,看它是否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否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只有把它放在全局或整个形势大背景下,和许多同类事情联系起来考察,才能看出它的普遍意义。

  要从事物个性特点中提炼主题。提炼主题,要往深处开掘,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从俗套中立新意。这就要用比较的方法,把一件事物和其他同类事物湘比较,把事物自身的现状与它的历史相比较,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个性特征,才能从俗套中立新意。

  用轮辐向心与众星捧月的方法表现主题。文章的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观点一经确定,它就成了全文的中心,全篇文章都有为它服务,文章的作者要调动一切手段来表现它、突出它,犹如轮辐向心与众星捧月一样,这是使文章主题鲜明突出的最基本因素。如在材料使用上分清主次,抓重点,对观点有说服力的材料下笔要重,次要材料下笔要轻,一切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则应统统淘汰,在结构安排上,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先说,怎样分层、划段,怎样开头、结尾,都有考虑主题的需要,其他表达方式的使用、修辞手段的采取,均应为表现主题服务。只有这样,文章的观点才能得到鲜明的表现。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就是一篇主题鲜明,勉励人们象松树那样,具备“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共产主义风格。文章作者从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巍然屹立”雄姿写起,并从两个方面说明松树的可贵之处,一是它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不需要人们施肥除草,浇水灌溉,从而说明,“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一是它全身上下,从树杆、树脂到树枝、树根,处处有用,还能盛夏遮阴,夜晚照明,从而说明松树为了人类,它的确做到了“粉身碎骨”。然后作者总结说:“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作者又用鲁迅的话“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通过松树与杨、柳、桃、李的比较,进一步赞扬了松树的这种风格可贵,这篇文章的主题象一根红线贯穿全篇,都能象轮辐向着轴心一样围着主题转。

  用直说与自然流露的方法表现主题。写文章表现观点的办法不外两种,一是作者直接揭示观点,一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写和情节的发展,使观点自然流露出来。一般文章不直接说明作者观点的很少,特别是论说类的文章,作者要说明说明问题,表现说明思想,都要明白无误地告诉给读者。这类文章的好处是观点明确,容易掌握。如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别了,司徒雷登》,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等,都以作者立场观点的鲜明的富有战斗性而著称。恩格斯在谈到文艺才、创作如何表现主题的时候说:“我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他指点出来。”如卢长林的《钱被风刮了以后》就是一篇自然流露的好文章。

  用片言居要与画龙点睛的方法表现主题。“片言居要”意思是说揭示文章观点要简明,话不宜过多。好的文章,作者常用一两或几句精辟的话来概括主题,古人把这种简明扼要地揭示主题的方法叫着“片言居要”。它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条表现主题的重要经验,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章,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问千万言,约之则问只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主脑既得,则治动以静,治烦从简,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如兵非将不御,射菲鹄不志也。(《艺概.经义概》)刘熙载的这段话是对立片言以统全篇的一个很好的说明,他认为文章的主脑,“俱可以一言蔽之”,而这一表现主脑的“一言”,一旦确定,就成了文章的统帅,它在文章中要“一线到底”,如同兵卒都有接受大将的统帅(御),射箭都要射到靶子(鹄)上一样,使全篇文章“万变不离其宗”。画龙点睛实际是片言居要的一种艺术用法,一般只用某些艺术特征比较鲜明的散文或记叙性的文章。文章善于点睛,不仅能突出主题,还可以使文章显得更有生气。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章用大部分篇幅记事、写景、写过客骚人的悲欢。临到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写到:“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吹?嘘!微斯人,吾谁与归!”读到这里,人们都会称赞范仲淹的胸怀,同时也会为他巧妙的点睛之笔叫好。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点睛”,实际就是用“片言”点出文章的用意和主题,是片言居要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只不过是它更带艺术性、更巧妙、更生动罢了。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9)
81.8%
待提高
(2)
18.2%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