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人散文 > 李白访胡晖求白鹇

李白访胡晖求白鹇

散文
时间:2013-01-22 10:11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刘辉煌点击:
        

  从现代大诗人、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的《黄山之歌》“又闻唐时李白曾来此,碧山问路访胡晖”的诗句中,佐证了李白来过黄山东北麓的碧山访胡晖。
  安徽省黄山区谭家桥镇长罗村碧山组村口的绿柳桥,曾被李白骑马踏过。有联为证“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胡晖撰。桥南有胡晖为纪念李白曾问路于此而修建的“问余亭”(亭毁于1978年),亭中柱上的“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楹联乃是李白撰。碧山胡晖四十一代裔孙胡松林故宅前的半月形月牙池塘名“莲蓬池”者即是李白赠胡晖“照影玉潭里”诗句中的“玉潭”。碧山村口原有太白书院(毁于1978年)就是胡晖为纪念李白而修建以供当地百姓子弟读书的地方私塾,村北山坡上大门朝西面对夫子山(蜡烛峰)的太白庵是胡晖为李白修建的旅居处(1951年倒塌,庵址仍在)。村西有溶洞名“青莲洞”者就因李白探寻过而名之。《宁国府志》卷十三“墓冢栏”载:“唐学士胡晖墓,墓在太平县(黄山区)南碧山。晖与李白友善,同为翰林学士……”;清《太平县志》载:“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来碧山访胡晖”;以及胡晖后代保管的《胡氏家谱》之序言落款“乾元二年(759年)已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等进一步证实了李白访胡晖求白鹇的真实性。
  综观以上景观、史料以及综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之《康震品李白》一书有关资料,李白来黄山访胡晖之故事始末大约如下:
  李白奉旨进入唐朝都城长安是天宝元年秋天(742年)。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李白,却并不是以科举层层选拔而被唐玄宗召见赏赐。李白的奉旨进京之前,除了诗文被人赏识外,还与道士在一起煮酒炼丹,在深山老林里养了数以千计的珍禽、奇禽,这些鸟被他驯养得非常听话,巴掌一伸,这些鸟就停在他手上。而他的养鸟只是为了表现自己与众不同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时这也是道家养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李白在长安受到了唐玄宗隆重的礼遇,唐玄宗“征就金马,降撵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李白充其量不过是一位侍奉皇帝文化娱乐的御用文人而已,这与他的政治理想有很大的差距,他的内心非常郁闷,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赐给李白金银盘费,许他“逢店喝酒,遇库支钱”,送他回家。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开始了他长达十余年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始设太平县;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采药炼丹得道升天于黟山”的传说于六月十七日赦改黟山为黄山。
  李白在这一段时日,先后畅游了扬州、会稽(747年),浔阳、石门山(750),北游幽燕(752年)。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南下安徽宣城,游历了敬亭山,此间他与他的族叔校书郎李云登谢朓楼作歌,写下了著名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间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此后李白应泾县桃花潭村汪伦的邀请在那里旅居了一段时日,在这段快乐的日子里,他又听说了黄山北麓的胡晖隐居在家已数年,他与胡晖原来在京城时同为翰林学士,友情很深。胡晖听说李白到了太平县北的桃花潭,他深知李白好养名禽,自己驯养多年的两只白鹇,想必李白一定喜爱,因此特去信邀请李白来玩,信中云:“白鹇相赠,惟求一诗。”
  李白收到信后,决定即刻动身前往碧山。汪伦又宽留了数日,然后在桃花潭边的酒店为他饯行。李白乘舟启程,汪伦踏歌相送。李白在这一段时日与汪伦结下了深厚情意,这别具特色的送别场面使李白非常感动,当即写出了一首国人的口中和心里流传上千年,最简单、最淳朴、最直率的送别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告别了汪伦,下船后,骑马前往碧山访胡晖。是年乃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骑马越过了碧山村北的车盘岭,往下一望,但见一个群山环抱的山间盆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山轩辕峰、蜡烛峰矗立于南,白云在山间萦绕,到处莺歌燕舞。李白信口吟出了《访胡公晖》:
  千重云水万重山,谁识胡公隐此间?
  饲得珍禽足娱老,白云如海任飞盘。
  李白骑马踏过碧山村口的绿柳桥,在桥南遇到一个“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骑牛牧童,李白向他问讯胡晖的住处,然后沿着山边石径向胡晖家走去。
  胡晖在家里听到了孩童们说一骑马的客人来拜访他,便知好友李白来了,急忙前去迎客。李白便把《访胡公晖》一诗吟给他听,胡晖细细品味了一番,连声称赞。当即撰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李白闻之哈哈大笑,根据这一路景致亦撰一联:“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这些楹联后来都悬挂在胡晖为纪念李白问路而建的“问余亭”的柱子上。
  他们一路吟诗作对不觉便到了胡晖家的门前,门前半月形的莲蓬池边有柏树、桂花树两棵古树,两只白鹇鸟正在树上整理羽毛,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下,李白看见它们羽毛洁白,性情耿介,又回想自己年轻时曾养过此鸟,但未获成功。五十四岁的李白此时看见此鸟,联想到自己的性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和际遇,仿佛此鸟即是自己的化身,他似乎与鸟一样,始终保持“白如锦、白于雪”的羽毛,如出水之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真的是“平生傲岸,其志常不可测;数十年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他又想起大书法家王曦之爱白鹅的故事来。他看着想着竟发起呆来。胡晖已知道他的心意,但为让李白能在这儿旅居长一点时日,好让好友李白能在这里静心养性,抛却烦恼,因此并不忙着提相赠白鹇的事。
  胡晖将李白让进院内正堂里,开始了一场最隆重的家宴,桌上摆满了山珍野蔌,拿出了盛放多年的美酒,两人开怀畅饮,席间李白问起了两只白鹇鸟的来历,胡晖说:“此鸟性格倔强的很,捕得成鸟畜之皆不成功。这两只白鹇鸟乃是从白鹇巢中取回鸟卵,由家鸡孵之,从小就训练他们在掌上取食,并把它们取了名字,喊哪只鸟过来哪只鸟则应声而至……”李白听了目瞪口呆,更加欢喜这两只鸟,想问主人讨要,刚刚到朋友家一时又难以开口,只得忍之不讨要。
  宴罢,他们再一起来到院中,胡晖唤鸟吃食,叫哪只鸟,哪只鸟便来掌中取食。李白也试着胡晖的样子做了一遍,白鹇鸟看见虽是陌生人,但已习惯了这种喂食方式,也壮着胆子到李白掌上吃了一点食物,李白更加喜爱之,恨不得立即将他们占为己有,可是刚来还是不好开口讨要。
  留连胡晖家数日,李白与白鹇鸟玩得更熟了。这几天李白都与胡晖同卧一榻,李白与他谈起了这几年的见闻,以及自己已经是一名拥有道箓的正式道士了,还有他那平静不下来忧国忧民的心。胡晖得知李白的为人,也深知李白的心境,其实他早已为李白修建了一个旅居处——太白庵。好让李白在这里静养一段时日。
  选一吉日,胡晖带领李白到了碧山西北部一座山梁上大门正对西面蜡烛峰的房前。李白往大门上一望,但见斗大的三个字“太白庵”惊呆了,仔细一看原来是胡晖的笔迹,他知道这是胡晖为他建造的修炼之所了。
  他们跨进大门,回头一望,蜡烛峰迎面耸立,恰似一只长年直写青云的巨笔,使人看了文气顿生,大门朝西,其西北面不正是李白朝思暮想的都城长安吗?他多么想受到唐玄宗再次召见,以实现自己的拳拳报国心呀!李白早已悟出了胡晖选址造庵的用意,高兴的对胡晖说:“知我者胡公也!”
  进人庵内,里面结构为两进三开间,木雕、石刻十分考究,正方形的天井之后设有一硕大的书案,李白坐在案前的太师椅上,抬头仰望天井上飘着几朵白云的蓝天以及西面的恰似巨笔蜡烛峰,思索片刻后,高兴地绕着书案转了三圈,微笑着对胡晖说:“我就住在这里,颐养天年了。”胡晖听了非常高兴,他感到为朋友做了这些事是恰到好处的,自己几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一看李白找笔墨准备题字了,急忙到庵外引水渠(灌溉梯田)里取来清清的山泉,在一龙形歙砚中,用上等的徽墨为他浓好墨汁,李白信笔题写了四个大字“谊胜管鲍”。
  然后胡晖带李白在庵旁转了一圈,太白庵在黄山余脉蜡烛峰龙脉尽头,周围古木参天,翠竹连片,其下梯田环绕,一弘清泉从庵堂南侧的水渠向东流去,水面上漂浮着桃花、李花的花瓣。庵前坦地上种有桂花树、松树、李树、桃树,渠边垂柳依依处有水井一口。云朵时常在身旁飘过,仿佛自己在仙境一样。当太阳从蜡烛峰顶下山的时候,那红红的夕阳恰似蜡烛的火焰,这幅奇景总是引起李白无尽的遐想。这里真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从此,李白便以此处为家安住了下来。
  李白有时叫小童做饭,有时下山到胡晖家吃喝,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神仙生活。他还经常喂养那两只白鹇,不时还呼叫白鹇之名把他们带到庵中玩耍,白鹇也似乎通人性,经常自动往返于胡晖家、太白庵之间,让主客都各得其乐。
  胡晖还带领李白探寻了蜡烛峰南侧岩洞,其中有一岩洞现名为“青莲洞”就是纪念李白的。他们还一起在轩辕峰下的溪谷中采灵芝,在丹井中捣草药,在鼎炉中炼丹。夜晚则居住在太白庵中,或吟诗作画,或舞刀练剑。
  有人问李白为何这么喜爱这个地方?李白作《山中问答》应之: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在旅居太白庵的这一段时日,他的好朋友温伯雪还来看望他,居留了数日后,温伯雪就要回黄山白鹅峰旧居了。李白挥笔写出了《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风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胡晖还与李白从石门峡谷攀上了黄山,他们曾在谷口处的小亭歇息,后人为纪念他便将亭名改之为“白亭”。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了。怀有安邦治国之志的李白再也坐不住了,他决意奔赴长安,尽自己的心力向皇上献上灭胡之计,以拯救唐朝危亡的局面。胡晖早知李白的心意,为李白安排了一桌丰盛的宴席与他饯行。
  席间,李白把希望用一对白璧换取胡晖心爱的两只白鹇的话说了出来,胡晖早已将装有那两只白鹇的鸟笼拿了出来。胡晖将那对白璧放回李白的手中,执意不要他的宝玉,并提醒他这些东西旅途上还用得上。胡晖还叫夫人拿出了黄金白银馈赠于他,当作去京城的盘缠。李白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心想这一段时日不知耗费了好友多少钱财、精力、时间,自己能拿什么来报答他呢?
  胡晖深知李白的为人,如果不让他有所表示,他是万万不肯将白鹇和金银带走的,虽然这些都是他非常酷好和急需的,看着李白情急中竟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胡晖神秘地对李白微微一笑说:“你给我做一件事不就得了。”
  “别说一件,就是十件百件也可。”
  “只做一件即可。”
  “好,一件就一件。一件什么事能抵得如此馈赠呢?”
  胡晖说:“你难道忘了邀请信中的八个字吗?”
  李白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白鹇相赠,惟求一诗”在脑中一闪,随即吩咐书童“浓墨”,只见他援笔三叫,在宣纸上一气呵成了那首著名的《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并序》:
  闻黄山胡公晖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孵,自小驯狎,了无惊猜,以其名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辄赠于我,惟求一诗。闻之欣然,适会夙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辄赠,笼寄野人还。
  宴罢,李白整理好行装,骑着马,一手扶着鸟笼离开了碧山胡家,全村的人把李白送过绿柳桥头,胡晖一直将李白送过车盘岭头,在岭头上胡晖与李白握手告别,并叮嘱他一路小心,欢迎他早日回访。
  命运多舛的李白在平息安史之乱中未见寸功,还误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后来他以“附逆”之罪于彭泽被抓而投入浔阳监狱,最后被流放夜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十二月]。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李白被朝廷赦免,满头白发、花甲年纪的李白欣喜若狂。其欢悦之情从《早发白帝城》诗中一目了然: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回到江南一带后,他还想为报效国家尽一份力。但总是机缘未到。这年(759年)秋,他收到了胡晖的信,请求李白为《胡氏家谱》作一个序言。李白连忙策马来到碧山胡家,为《胡氏家谱》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序言,其落款如下:“乾元二年已亥秋七月初浣陇西李白太白书序。”胡氏家族拿出丰厚的润笔之资,李白婉言谢绝,分文未收,胡晖深知其意也不勉强。第二天,李白便离开胡家奔赴平息安史之乱的前哨。胡晖将李白送至仙源之北麻川河渡口才与之惜别。
  谁知这一别竟成了他们之间的永诀。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李白病逝于安徽当涂。远在黄山的胡晖闻此噩耗痛哭流涕,不久也病逝了,其墓即为碧山胡家的“学士坟”。
  李白访胡晖求白鹇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已逾千年,他们的友谊感动着几十代人。
  而今,黄山已有三条索道(穿云破雾的缆车不就是“云车”吗?)和奇景“步仙桥”,“驾云车”、“乘桥蹑彩虹”的诗境(情)画意寻常旅客就能做到。如果李白地下有知,他定会来黄山“驾云车”并“乘桥蹑彩虹”,诗兴大发而再谱新篇。  

                         (散文编辑:可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1)
10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老牛的晚年

    在我所见过的老人中,老牛简直是太幸福了:退休后,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和睦相处,邻里...

  • 弟弟与纸飞机

    我每次到机场时内心总会被触动,撞开很多关于弟弟的记忆。飞机起飞之后,我静坐在机舱...

  • 翰墨写人生 紫藤显风骨

    有人曾赠钟秋先生一联:翰墨写人生,紫藤显风骨。用于钟秋先生甚是贴切。他自号石墨...

  • 致敬屈原

    文/郭爱玲 轮回千年的吊念,刻在透出粒粒米香的端午粽子里,渗透在棵棵艾草的清香里。...

  • 夏日微凉

    夏日清凉 夏日的阳光炽热的烘烤着苏州城的大地,垂柳低着头,知了不住的嘶鸣,空气中...

  • 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善待

    残星点点——记一个被造化捉弄的动物 月亮已经挂在遥远的天边了。 几乎是一轮圆月,很...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