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写物散文 > 远去的书信

远去的书信

时间:2018-12-16 14:10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王尚桐点击:
        

远去的书信

王尚桐

听邮递员小顾讲,现如今邮局私人信函的业务量不到百分之十。偶尔看到寥寥几封信件,常常是打印出来的,给人感觉是印刷品,冷冰冰,无温度。

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如今盛行“email”和智能手机,发短信,视频,微信。只要动动手指,寥寥数语,或发几个表情,快速便捷,对方便信息全知,而且还能表示喜怒哀乐。

传统的书信,早已没什么人写了,也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出。写信的感觉和激情都已消失殆尽,如果哪天谁低头在桌上写信,别人一定会用诧异的眼神看着你:都什么年代了,还写信?但永远怀念手写书信的味道,常常在心头萦绕。

记得读小学时,语文老师教写应用文,首先就教怎样写信。信封地址怎样写,收信人姓名后要写“亲启”,落款必有“内详”,信瓤的格式,称呼,甚至怎样贴邮票……老师仔细教,我们认真学,感到其乐无穷。

写第一封信,是给志愿军叔叔写慰问信。仿佛有一种仪式感,虽没有古人先沐浴,焚香,更衣,但也先洗净双手,郑重摊开信纸,拿起水笔写信,所谓水笔,就是一管笔杆上镶一笔头,蘸墨水写字,学生们称“水笔”,钢笔对小学生来说,那是奢侈品,可望不可及。水笔最大缺点就是容易滴墨,倘若墨水沾多了,时不时滴下一团墨水,学生们叫丢“炸弹”,这时立刻用粉笔头去沾墨汁。因此,那时学生的文具盒里,常常备有粉笔头。

慰问信写好了,保证信纸上没留一颗“炸弹”,然后折好,封信口,再将八分邮票端端正正贴在信封右上角。手捧信件,跑到邮局寄发。经过一双又一双的手,把信送到志愿军叔叔手里,感觉做了一件神圣的大事,内心感到无比快乐

那时,邮局不大的营业厅内,靠近柜台一角,摆一小桌。小桌上摆放铜墨盒,几支毛笔,老式直排的信纸、信封。一位清瘦的老者端坐在桌旁,一身合体的青布衣裤,干净挺括,胸前挂一老式花镜,他是专为代人手写书信的先生,一副老派文人的范儿。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口述者坐一旁,絮絮叨叨地说着大白话,还不时夹有方言,老先生低头奋笔疾书,一句句大白话变成了文绉绉的文言文。看老先生一行行俊美舒朗的蝇头小楷,不禁为老人的书法点赞,高手在民间。

“书”、“简”、“札”、“启”、“函”、“尺素”……自古以来,书信虽然有着不同的称呼,但传递的却是相同的情思。“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鸿雁传书的故事,涂满了浪漫色彩,曾感动过远方游子思乡的心。“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亲人牵挂,全系在这鲤鱼肚中。这是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意境。

书信尺牍,既是来往的书信,也是古代书法传承的最佳载体。尊为墨皇之宝、书法祖帖的西晋陆机《平复帖》,二王的《平安帖》、《中秋贴》,颜真卿的《湖州帖》,苏东坡的《功甫贴》等,不都是千秋传世的书法经典么?

尺素有风雅,解读古代文人书札,除辨识文字,读懂内容,还可了解信笺所谈本事因缘,同时可鉴赏古代文人书法的艺术性,还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笔墨情怀,也展现了古人书信的趣味性,真实性,以及具有极高的史料文献性。

手写书信,人们常说“见字如面”,就是要看见信纸上亲笔写的字才是。每个人的字体各异,即便字迹歪歪扭扭,也是沾着写信人的心情和体温,让收信人倍感亲切。写信,发信,等信,回信,人到哪儿,信到哪儿。当细细的笔尖在信纸上留下墨迹时,感觉就像是土壤里播下种子。自然,有播种就有收获,无论你收获的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总之是一个大写的“情”字。书信,总是收藏着温暖快乐,还有每个人心底的秘密。

手写书信,渐行渐远,离我们远去。那份淡淡的思念却永存心底。有人说,幸福只是一种感受,而书信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幸福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王尚桐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8-05-12 21:05 最后登录:2022-07-10 13:07
优美散文
  • 醇香的列巴

    醇香的列巴...

  • 又是一年桑葚熟

    “恰是春风三月时,芳容依旧恋琼枝。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星期日的下午...

  • 东北铁锅炖菜

    东北的饮食文化...

  • 闲说盐

    盐的历史比人的历史长了不知多少倍,忽而想起了仓央嘉措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就...

  • 重拾茶之道

    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历史悠久,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 台球

    枪人合一轮回消 胜败成空归六道...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