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优美散文 > 伤感散文 > 那年风雨那年人

那年风雨那年人

时间:2018-12-08 10:46散文来源: 散文作者: 邓星汉点击:
        

那年风雨那年人


    邓星汉

 

1

 

一条被岁月磨得光滑油润、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静静地连接着世界的南北。

路上走着个头戴瓜皮帽,身着旧式长袍的中年人。他眉头紧锁,面容清瘦,身材颀长,精神抑郁。但是,你从他那虽然破旧但很干净的长袍以及他那笔挺的背影和稳健的步伐上去看,就可知道这是一个落魄的绅士。

石板路弯进了一个三面都被青山环绕的小村。以前,石板路在村头两端被两块横卧着的巨石隔出一小段。那石头上面分别用颜体正楷赫然写着两行大字:

 

儒林首出

礼道先登

 

这字是官府赐的。现在,这两块石头被当做“封建残余”砸成了几段,又被撬到路边横七竖八的躺着。

虽然是新社会了,虽然绅士已经成了“阶级敌人”受到管制,但是,他走到这里时,还是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毕恭毕敬的面对着村里头用悠扬的雅调大声喊了三声:“师娘——师娘——师娘——”

这时,有一个三十出头的小脚妇女迈着莲步走到了村口,用甜美的嗓音应答道:“哎——进来歇歇,喝杯茶啊”。

绅士亲切的问探:“师娘近来可好?”

“好,好。进屋来啊。”师娘高兴的回答。

“不进屋了,师娘。我有事要赶回去。”

“啊。那你慢慢走。”

“好。请师娘多保重啊。”

绅士説完后,又略微停了一下,见师娘回屋里去了,这才继续向前走路。阳光斜照着他,把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显得有点凄凉。

他曾经多少次从这里走过啊,没有哪一次他不是这样做的。这方圆百里有点文化的人只要从这里路过,都会象他这样做。如果师娘在家,他们就进屋里来歇歇,喝杯茶再走。如果师娘不在家,大家就都象他今天这样,喊了三声“师娘”,行一个注目礼后就又上路走起来。只是那时他们或是坐在轿子里,或是骑在马背上。但是,他们的脸上都荡漾着和煕的春风。

 

2

 

这条青石板路叫做小东路,千百年来是一条官道。往北通往宝庆、长沙;往南通往桂林、云南。

这个小山村,是我外婆的家,地名叫七亩塘。这里有一正两横三座高大宽敞的木瓦屋,其中正屋有雕花廊檐,左边的横屋象一条长长的街道,共有十二个开间。这里,住着李氏家族我外公一支的三代人。

“七亩塘”这个名字的来由是因为在村子里的正屋前面有一口水面约有七亩多的大水塘。水塘的坝基在村口这边,用一色的方块巨石砌上来,从村口青石板路上走过的人们,只要一看这方石坝基,就会知道这里面住着不同寻常的人家。

在坝基上长着一排高大茂盛的桂花树和杨梅树,繁密的枝叶把屋子遮拦得严严实实,使村子显得神秘而又安静。水塘又深又宽,里面有四五个泉眼出水,所以终年水位不退,宽阔清悠,宛如明镜。

村子的前面、后面和右面都被青山环绕起来了。后面山上除了长满苍松翠柏外,还有一棵镇宅老椆树。这棵树要八人合抱,树干笔直挺立,足有百来米高,树干上没有任何枝桠,只在顶上有一个硕大无比的树冠,真象一把撑开的巨伞,挺立在天地间,保护着村里的万物生灵。

耸立在村前的山峰象一只展开翅膀向村前塘里俯冲探水的仙鹅,取名为仙鹅峰。在峰顶上有一个微微隆起的土包,寸草不生,雨雪不侵,风水先生説这是仙鹅下的蛋,是块风水宝地。    我外公的祖先就埋葬在这个土包上。因此,这个山峰又叫做“仙鹅孵蛋”。

这是一个藏风蓄气、风景优美的山村,就像一颗鑲嵌在这丛山峻岭中的翡翠玉珠。这里曾经人文蔚起,书香绵延,人材辈出。

那个停下来叫“师娘”的人是我外公的学生。解放前毕业于黔阳大学,后来回乡当上了乡里的保长。解放时,因为没有血债而保住了生命。

此时,来到村口应答这个绅士的“师娘”就是我的外婆。她的飘柔的秀发,用一块青色的头巾包着,露出来的发梢微微上翘,显得很有风度;她的一张白皙方圆的脸庞略带红晕,嘴角微微内敛,显得很慈祥;两条柳叶眉间,有一颗美人痣,显得美丽端庄。她穿着白布衣衫和青色的裤子,虽然衣料普通,但浆洗得干净挺括。她一双小脚恰如三寸金莲。这时,她站在池塘的坝基上,风把她露在包巾外的头发轻轻吹起来,桂花树枝在她的头顶摆动,塘里的碧水映照着她秀丽的身影。

 

3

 

公元一九三三年初夏的一个凌晨,一匹高大的白马载着我的外公外婆,从高沙镇沿小东路由北往南向家乡七亩塘飞奔而去。

启明星还在天边眨巴着眼睛,微明的薄曦中,一排排苍郁的树影向他们的身后掠过去,急速而清脆的马蹄声踏破了山野黎明之前的静谧。

外婆坐在马鞍前面,背靠着外公宽大的胸脯,她能听到外公加速了的心跳声,她能闻到外公身上微微的汗腺味。她那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不停地向路边张望,在她心里充满了激动,充满了希冀,但也有一点点忐忑不安的情绪……

那时候,外婆二十岁,待字闺中。外公六十岁,在著名的高沙镇蓼湄中学任国文教师,已经鳏居一年多。

外婆出生在高沙镇洪庙村暖水窑一个瓦罐商家中。她的家距离蓼湄中学校址不远,外公和学校的先生们晚饭后常去那瓦罐集市上闲逛。外婆天生丽质,聪明漂亮。那时候,她并不是没有找到婆家,而是不满意那个父母做主定下来的未婚夫,几次推迟婚期,不肯完婚。那年的正月,男方再次催婚,要求在二月完婚,并要求外婆的父亲写一个契约做出保证。外婆父亲就请常去散步的外公去帮忙写份契约。

当时,辛亥革命后的新思潮已经影响了很多文化青年。外公虽然不是青年了,但他是个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又有浪漫情怀的人。他想了想,就提笔写道:

 

兹定于公元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九日完婚。女方如再推迟,则以彩礼的三倍为赔偿。男方如果延误,则视为主动放弃。

 

外公料定男方没有文化,就故意省去“古历”二字,设下一个圈套。公历二月是没有二十九日的。结果男方等到二月二十九日来娶亲时,公历早已是三月十几日了。男方口吃黄连,有苦难言,婚约也就自然解除了。

外公就抓住时机,向外婆发出丘比特的金头神箭,外婆因仰慕外公的才华也就欣然接受了,二人就很快坠入爱河。

但是,由于二人的年龄相差四十岁,而且,外公是有过婚姻的人,他的前妻一年前病故了,留下了两个比外婆年龄还大的儿子。他们的恋爱又遭到了外婆父母的坚决反对。外婆就决定私奔,趁外公的父亲八十寿诞的日子随外公回家完婚。这样,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就成了喜上添喜,外公的父母和亲人也就不好再説什么了。

于是,在那天的凌晨,外公把大白马悄悄地牵到外婆闺房的窗台前,轻轻地在窗台上敲了三下,外婆就从窗口爬出来,外公抱着外婆,把她扶上了马鞍。然后他自己坐上去,以胜利者的姿态,扬起马鞭重重的甩了一鞭,低声但很有力地喊一声“驾!”白马就向着七亩塘方向飞奔而去!

 

4

 

初夏的山村,到处都呈现出蓬勃生机。清风挟着花香,池水泛起绿波,芳林新叶催前叶,初升的太阳,照在山坡上,就像给山坡镀上了一层金泊。

七亩塘李家是个书香门第,早已声名远扬。我的外公三兄弟都是清末秀才,因我外公是长子,所以,世人称他为一相公。外公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清朝举人。但是,他们祖孙三代都弃官从教,传承薪火,泽披乡邦,备享功荣。这周围百里学子均是李家门生。“七亩莲塘咏香风,两代举人三相公”,就是世人对他们的赞誉。

今天的七亩塘,瑞气盈庭,祥光环宅。村口唢呐高扬、锣鼓喧响、铳炮震天;场坪上酒席成排,廊檐上结灯张彩,正屋大堂里,烛影摇红,金碧辉煌。整个村子被笼罩在欢乐、喜庆、祥瑞的气氛中。

今天是我外公的父亲李香芹老先生的八十寿诞。所有的亲戚朋友和李门弟子都来为老先生祝寿。老先生白髯飘逸,精神矍铄,端坐在太师椅上,接受着来者的祝贺与膜拜。从早上八点开始,祝寿的人群就川流不息,络绎不绝。寿宴只得改成流水席,来了就吃,吃了就走。

到了午时一刻,一队由老先生的受业弟子组成的祝寿队伍,穿着一色的长袍马褂,抬着匾额和木刻对联,整整齐齐的向寿堂走来。他们都是一些政要和名流乡绅。他们先向老先生高声齐诵寿词:

 

先生之心,出明月之上;先生之量,包天地之外;先生之风,成高山景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鹤鸣九皋,声闻于野。德音是茂,万寿无疆!

 

然后一齐把长袍下摆一掀,唰地跪在老先生面前,行三磕九拜大礼。行礼已毕,大家就动手把匾额、对联挂在堂屋照壁和廊柱上。

其中有两副最受称道的对联是:

 

藕塘水清连泗水

仙鹅山秀伴尼山

 

礼文并茂,龙龄鹤寿再八十

德艺双馨,艳李芳桃追三千

 

此时,一匹白马驰进场坪停下。外公携外婆从马鞍上下来,径直走到寿堂里,在老先生面前“噗通”一声跪下,头磕在地上,外公高声説:“长子光庭携新妻为父亲大人祝寿,谨祝父亲大人松鹤延年,期颐在望!”

众人先是一愣,然后立即清醒过来,赶忙圆场:“恭喜老先生,恭喜一相公,喜上加喜啊!”

老先生把胡须捋了一捋,说:“起来吧”。然后又对着外婆说:“你可知道你的身份?今后同辈只能称你大后嫂,侄辈只能称你大后娘”。

外婆就给老先生鞠上一躬,轻声说:“我知道了”。説完,她和外公就退下堂去了。

从此,我外婆就被人称了一辈子的“大后嫂”和“大后娘”。也不见她为此感到有何屈辱。

 

5

 

我外公的姑母出嫁在外乡陈家坳的陈家,但陈家的外甥却是同乡石坑上的戴家。前两天,陈家表弟送来讣文,我外公的姑母因病逝世了。戴家是土财主,只有田地而没有文化。我外公家都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文人,平素最瞧不起的人就是没文化的财主。因此,外公家和这戴家常有矛盾,一有机会,外公家的人就要奚落、羞辱戴家财主。这回两家都要去陈家吊丧,两个冤家自然就会又碰到一起。

吊丧上祭这可是一件最能体现一个家族有无文化的大事情。挽联写得好不好,祭文读得感人不感人,上祭的程序对不对都是关系着家族的脸面问题的。到了举祭的那天晚上,陈家所有的亲戚都会去上祭,这实际是家族能力的大展示、大比赛。李家是文化魁首,名门望族,一定要枝压群芳,远胜他人一筹才行。而且,外公他们是逝者的娘家人,这娘舅家不仅要为自己争光,还要为逝去的姑母争光。

因此,外公就倾尽全力来准备这件事情。他要去上最隆重的“三献礼”。他写的祭文全是四字句的韵文,既叙说了姑母的生平事迹,又倾诉了自己的思念和悲痛。全文真挚感人,文采斐然,读来荡气回肠。这读祭文可是要有专门的腔调和节奏的,祭文写得好还要读得好。外公为了显示自己家族人才济济,他就别出新裁的要来个三人同读。因此,他把祭文写好后,又找来三个侄儿进行培训,到时候,他举祭,这三个侄儿就上场一齐诵读祭文。为了压住其他人,他还想了一招,那就是挽联到现场书写。

戴家财主也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他们自己不行,就出高价请了外地的人帮他们写好了挽联、祭文,代他们去举祭。

到了祭奠的那天晚上,外公带着一队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资格,故意在最后才入场。因为按照风俗,娘舅家是最大的,娘舅人未到,任何人不敢开场。

陈家外甥知道舅舅家是有讲究的,不敢掉以轻心,把个孝堂布置得哀宛沉重、庄严肃穆。等到我外公一队人员进了槽门时,一门孝眷披麻戴孝跪在堂前悲声呛天,唢呐吹得悲苍哀伤,锣鼓声凄凉铿锵。

外公进了孝堂,在逝者灵牌前作揖鞠躬后,就把袖口高高卷起,命两后生扯起早准备好的白布,命另一个后生手端砚台伺候于一边,他右手握着饱蘸墨汁的笔在白布上挥舞起来。他写好一个字,那后生就往前拉动一下,很快就把挽联写好了,两行苍劲潇洒的大字跃然纸上。然后他把毛笔一甩,那后生就用个叉子一举,挽联就挂在了灵堂两边。

 

情仰先姑门宇怀懿德

恩惠犹子萝蔦寄哀思

 

外公的这一举动使好多人都惊诧不已。一个个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好联!好字”!

外公略显谦虚的对大家説:“现丑了,现丑了啊”。然后,他用目光迅速扫视了一下戴家人写的挽联,他立即就鄙夷而又得意的咧了一下嘴角。

戴家人写的挽联是:

 

泣杖含孝意

挥泪动哀情

 

接下来的上祭就让大家看得目瞪口呆,听得荡气回肠,哭得泪流满面,佩服得五体投地。完美的展示了李氏家族的文化底蕴。

开餐的时候,陈家家务长把外公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上坐定,戴家头人被安排在另一桌并不尊贵的位置坐下。可是,当家务长致辞后,外公就走到戴家头人面前要求他离开席位,到一边去和孝子站着吃。

外公这一明显的挑衅行为,使戴家头人恼羞成怒,愤怒的説:“你又要挑什么刺?我为什么不能坐”?

外公用嘲笑的口气説:“不是我不让你坐,是你没有资格坐”!

戴家头人感觉还是在云里雾里,瞪着双傻眼问:“我怎么没有资格?”

外公狡黠的笑笑说:“你不是泣杖子吗?泣杖子就是孝子啊!孝子哪能入正堂坐着吃饭呢?你懂了吗”?

外公説完,就用手使劲的把那戴家头人往外面推,并招呼另一个在外面还没有入席的客人来坐。把这个戴家头人搞得哭笑不得,狼狈不堪。

陈家家务长见势不妙,立即来劝解外公,扶他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嘴里喋喋不休的説:“舅家先生息怒,请不要计较,请不要计较”。

外公一边坐下来,一边又指着那个戴家头人骂了一句:“养崽不读书,胜如养窝猪”!然后,得意地端起酒杯请大家喝酒。

陈家家务长和客人们的心这才安稳下来。

 

6

 

外公和外婆完婚后继续在外地教书,有时入旧制学校做老师,有时到富裕人家做私塾先生。外婆就在家里操持家务。

外公的前妻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年龄都比我外婆大很多。虽然儿子都按照礼数称她为“大后娘”,但一开始总是有些尴尬的。第二年,外婆生下了我妈妈。接下来两年,外婆和外公又为两个儿子娶了妻子。这样一个组成复杂的七口之家,吃饭穿衣、农事商贸、人情来往等等都要安排周到实属不易。好在外婆贤惠能干、勤俭节约,又能克己友善,把这个家管理得井然有序、和顺安康。后来,我外婆又生了小姨,外公的大儿子又为外公添了个孙子。外公看着这个家呈现出丁财两旺的发达气象,常常在家里抱着孙子乐呵呵的背诵《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外公心里对外婆的喜爱和对家庭的满意之情,不言而喻,尽在这朗朗书声之中。

然而,福之祸所伏啊!

就在我母亲刚满八岁的时候,外公的眼睛在痛了一个晚上后突然双目失明了!

其实,那就是因白内障而引起的青光眼。按现在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治好外公的眼睛是非常容易的。然而,那时社会黑暗腐败,战火连连不断,国力衰竭,技术落后,民不聊生。外公只能任其自然,无法得到医治,无可奈何的成了光眼瞎子。

从光明转向黑暗,从现实转向梦幻,从得意转向绝望,对于意气风发、清高孤傲的外公无异于生与死的转换。昔日的自信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昔日的风采已经荡然无存。他悲愤欲绝,他拿起毛笔以天为纸,一顿乱写。他一边书写一边怒骂:

 

伸出五指皆不见,

痛如利箭射心间。

怕我鞭撘害吾眼,

清浊不辨枉为天!

  

7

 

外公双目失明后,被外公得罪过的人,就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

一九四五年秋天,戴家土财主用钱买通大山杨家的保长,假国民党“二丁抽一”的征兵政策,将我外公的有眼疾的大儿子骗进家里关起来,准备抓去当兵。保长放言,如果外公能出十块大洋或把家里那条最好的水牛牯送给他,则可放人。消息传到外公耳里,气得他怒火冲天。外公认为,自己的儿子有眼疾,明明是不合条件的,抓他去当兵就是违法的,怎么还要我出十块大洋呢?有理不怕鬼摸脚!我就不出这个冤枉钱,看你敢把他送了么?

外公就气冲冲地要我十一岁的母亲用拐棍拖着他去杨保长家里要人。可是,有权有势的保长哪能听他説理呢!当天晚上就把我外公的大儿子送走了。

外公认为,世界未必就暗无天日,天下总有个伸张王法的地方,你有权,我有笔,你敢违法,我就敢告!于是,他立即要我母亲拖着他向武冈县城出发,他要去县衙门状告保长,要回他的儿子。为了能感动衙门法官,他还要他的大儿媳背上他三岁的孙子一起去。

外公一行在山道上艰难的向前跋涉。秋风萧瑟,民生凋敝。所望之处,尽是荒地空田,矮屋草房。路上行人,面黄肌瘦,衣不蔽体。一些伤兵败将,到处骚扰百姓。

从七亩塘到武冈县城,青壮年都要走一天半的时间才能到,何况是他一个上了七十的瞎子和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呢!他们第一天走到梅树乡的黑风岭就天黑了,只好投宿在一农户家待第二天天明后再继续往城里赶路。经他们紧赶慢赶,终于在第二天傍晚赶到了县衙门,把案子报了上去,衙内知事告知外公明天上午听案,看是否能立案,要他准备状子。

外公对这场官司的胜数心里是没有一点底的。他一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我读书的就不怕你有权有钱的。我説了告你就一定要告你,不然,岂不是我不战而败了?二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他想出奇招,赌一把。他想用孤儿寡母去唤醒衙门判官的怜悯心。他想用我母亲的聪明去博取判官的恻隐之心。因此,他决定不先写状子,明天到公堂上由他教给我母亲当场写。我母亲从小接受外公的文化教育,外公瞎了眼睛后,就用毛笔蘸着水在桌上写字教她识字作文。母亲到十一岁时,就能写出简短的古文。

第二天上午到了衙门公堂上,判官要外公呈上状子。

外公説:“还没有写”。

判官生气了,高声斥责道:“没写诉状你来告什么状”?!

外公説:“我现在要我女儿写”。

外公説完,就命我母亲跪在案前,把笔墨放在一边,把折叠成书的白纸放在漆盖上摊开,外公一字一句地説,我母亲就边听边写。

 

迄究违法征兵逼夺民财事:吾长子幼患眼疾,依国法不适从征。有保长杨氏违法征送,有理难伸。又言奉大洋十块可免征。彼岂非故枉法而贪乎?现吾子从征,母子何依?泣血叩天。望祥察明法,废征剪害。顿首上诉。

 

那判官见我母亲能一气呵成写出一篇完整的诉状,大感惊奇。就离开坐位来到我母亲面前观看。待我母亲写完,他也就知道事由了。只是官场腐败,他又怎能做出公正判决呢!

判官把状子收上就宣布决定:

二丁抽一,乃我国法。原告称子有疾,口说无凭。判决原告无理,不能立案!

停了一下,判官又用和缓的口气对外公説:“不过,我看你家学深远,小女才学过人,好好培养,日后未必不能翻身”。

判官说完,就令衙役将我外公和母亲等赶出衙门。

外公告状无门,只好含恨返回。但是,他的孙子却在路途借宿他人家中时感染了“黑油麻”恶疾,回到家里没过三天就死亡了。

怨气未出,又还损财折命,外公感到灾难压顶,欲哭无泪。这一切灾难的根源就在这个杨姓保长身上。外公咽不下这口恶气,他就把牙关一咬,命大媳妇把刚刚死去的孙子用背兜背起来,拖着他往大山杨家保长家里走去。在路上,外公一再嘱咐媳妇把眼泪擦干,到了杨家不要乱説话,一切听他安排。

到了杨家,外公他详装向杨保长讲理,要求保长去把人要回来。同时分付大媳妇把“睡觉”了的孙子借杨家的床睡一下。

杨保长老婆觉得如果不让小孩睡觉似乎太不近人情,就只好同意了。

外公説了一阵后,又故意对大媳妇説:“你去看看小孩醒了没有?把他抱来看看”。

媳妇就去把小孩抱起来,然后突然放声哭喊:“何得了啊!孩子被这家人害死了啊”!

外公伤心地接过孩子尸体,放到保长堂屋里。吩咐媳妇赶快去其它地方召集李家全族人员来声援。然后,他就举起拐棍乱打,要和保长拼命。

那时候,外公的父亲和外公的大弟已经去世,外公的小弟搬到百里外的新宁县居住去了。外公只好寄希望于同宗旁支兄弟的援助。 然而,世态炎凉,族上人见外公已经垂垂老矣,又瞎了双眼,没有什么可指望的了,就无动于衷,没有一个人来助阵。

这保长一开始真还被吓起了,他知道这个事情很蹊跷,却又感到措手无策。但过了一两个小时,不见李家族人来,他的胆子就大起来了,命令家丁将我外公赶出门外。

这突如其来的一连串的灾难,把我外公彻底击垮了,把我外婆及全家人吓坏了。一切都象一场恶梦,一切都来得这样突然、这样凶猛。外婆感到这个家被妖魔鬼怪围住了,天要塌了,地要陷了!身上时刻不由自主的打着寒战。

外公的大儿子自捉走后就杳无音信, 八个月后,外公的二儿子又害病死了。两个月后,外公给两个媳妇另外找了婆家,劝她们改嫁了。

两年不到,田地卖了三分之二,九口之家只剩四个。真是家败人亡啊!

外公把两个媳妇送出槽门后,他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悲哀情绪了。有怨无处伸,有气无处出,他拿起拐棍用力地向自己的神龛一顿乱打,无可奈何地骂道:“祖先啊!你去哪里了啊?你怎么这样不管事,让我倒这样的大霉,交这样的背运!你不管事你枉为祖先啊”!然后,他对着苍天一跪,悲愤而又凄惨的喊了一声:“天啊,我服了你!”

 

8

 

外公因心身倍受打击,忧郁成疾,于一九四七年七月溘然长逝。

外公葬在离村子不远的一个向阳小山坡上。他的墓地是他生前与他的学生们反复讨论后决定下来的。但是,如果墓穴要按标准挖掘,则必须占用戴家土财主一尺左右的地方,外公知道,这是万万不可能得到的。于是,外公生前就想好了主意,则是挖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型墓穴,然后把棺木斜着溜进去。

他把这个注意早就告诉了我的满外公。满外公不仅按他的吩咐做了,而且他还思考得更缜密:白天只挖成一半,戴家人来看时,表面上是秋毫不犯,到了晚上突击挖好,深夜下葬。

真是冤家难解。外公和戴家土财主生前死后都在斗智斗勇。

外公的父亲李香芹老先生于一九三五年寿终正寝。外公的大弟——二相公一九三六年英年早逝。那时,有我外公撑起门庭,家里人并未感到衰落的危机。然而,当我外公逝世后,这个家族走向衰败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到一九六七年六月,随着满外公的谢世,这个曾经高贵辉煌的家族就彻底败落了。

9

 

公元一九七四年古九月二十日巳时时刻,那条青石板路上有一支送葬的队伍在缓缓行进。唢呐锣鼓队在前面开道。两个青年人抬着一个用柏叶和彩纸做的大花圈和锣鼓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接着是挽联队,四个人用竹竿举着两副长长的白布挽联跟在花圈后面。再接下来,是十二个人的祭帐队,也是用竹竿把亲戚朋友送的祭帐举起来。祭帐五颜六色,像片片旌旗林立其中。然后才是八人抬着的灵柩,灵柩上罩着一个高大的彩色棺盖。最后是大钹队。四个人分别把十几斤重的铜钹用布带连着吊在脖子上,一开一合的打起来,声音震天动地。这样的安排在当时是别出心裁的,也是从未见过的,极显排场和哀荣。

那天,正是水浸坪街上赶集的日子,这个场面,不仅引起乡邻的围观,许多外地人经过这里去赶集,也都驻足观看,一齐发出“这家人好雄啊”这样的赞叹。

这是为我外婆送葬的队伍。我外婆殁于公元一九七四年古九月十七日。享年七十三载。

这一切都是按我母亲的想法安排的。我母亲要让外婆的英灵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我母亲听到人们的赞叹声时,她就想起那时候县衙内那个判官的话:“……你家学深远,小女才学超群,好好培养,未必没有翻身之日”。

外婆去世后,母亲要我完成写好挽联和祭文的任务。我就把自己关在外婆的睡房里,沉浸在缅怀和追思之中。

 

那年,外公家庭遭受灭顶之灾时,外婆并没有被灾难所击倒,而是越挫弥坚。她在外公的孝堂里把满外公的仅满周岁的小儿子抱养过来为外公传承香火。她不畏乡霸强豪的欺压,不怕艰难困苦,三寸金莲,却要挑担上山,下田锄禾。她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将两女一男抚养成人,并把我母亲和姨娘都培养成了人民教师。她三十四岁丧夫,四十年长夜独守,恪守贞操……

 

哀思化作文泉涌,悲痛催成翰墨香。挽联为:

 

蓬岛归仙驾,泪洒灵堂皆是血

萱帏失母仪,哀怀秋草尽为霜

 

三十娇容付冷月,只身抚幼德可刊,彩云辞去,尚留梅花香书阁

一双裹足下禾田,纤手荷锄苦难诉,芳灵归来,常护晨星照曙天

 

送葬的队伍离开青石板路,徐徐向望州山走去。

当队伍到了一个叫猫儿冲的村子时,那个绅士走到我母亲面前说:“请让我在这里为师娘上个路祭吧”。

绅士住在落马垅,离这个村子有两里来地。他是特意来祭奠外婆的。他的年龄比外婆还要大几岁,头发全白,脸颊削瘦,面部布满皱纹,原来颀长的身子已经显得佝偻,完全没有绅士的风采了。

母亲是认识他的,就跪下去给他拜了一拜,说:“谢谢你”!

绅士赶忙把母亲抚起来,说:“快起快发!快起快发”!

于是,抬柩的人就把灵柩安放在两条长櫈上,然后退到一边。绅士把一个小方桌摆在灵柩前,再在桌上摆上三牲、果品、净酒、香楮、冥钱等供品。然后,他就既当礼生又当祭生,用凄然悠长的声调喊起来:

 

行路祭礼,行者止步,合众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

 

阳光融化了地上的薄霜,微微寒冷的山风带着那凄然的声音在萧肃的秋野里飘扬,清冽的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特殊的香味,使人有种清爽的感觉。

 

10

 

母亲每次去七亩塘走娘家时,总要在原来的屋场上走走看看,好像是要寻找什么东西似的。看完了之后,她又要到坝基上那块古老的青石条上默默无语地坐上一阵。

那里可以把原来的老屋场全部收入眼帘。那座有雕花廊檐、挂满牌匾对联的正屋已经是濒临倒塌,屋顶已经塌落,几块断椽悬在空中,摇摇欲坠,照壁山墙荡然无存,只有几个柱子在孤零零的立着。横屋也是歪歪斜斜,空空荡荡的了。后山的椆树被砍伐了,池塘的坝基也变形了。原来住在这里的后生,虽然各自新修了楼房,但朝向各异,完全破坏了原来的格局。不变的就是后生们仍然自认清高,遇事总想与人争个高低。半个多世纪来,这个村子里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母亲望着望着,就长长的叹一口气。心里説:“时势的力量固然强大,但一个王朝的灭亡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何况一个家族呢?刘禹锡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七亩塘昔日的春天也应该早日到来了啊’”!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9)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邓星汉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8-12-07 10:12 最后登录:2020-01-07 19:01
优美散文
  • 记往昔,多一点青春无悔

    老根说:我有了新想法,把南岗水库的场景画的细一点吧,让我们,记往昔,多一点青春无...

  • 傻女

    去年十月以前,我工作和生活都在红桥镇。这是个普通的川南小镇,唯一能凸显地方特色的...

  • 你要走,我和你一起走

    最近,我一直在听蒋勋老师讲《红楼梦》,真心觉得讲的相当不错!他说了这样一件有趣的...

  • 生日魂殇

    我站起身,注视着你的墓碑上亲切的名字,墓碑的温热渐渐散去。我抬起头,天空中一带洁...

  • 刘妈和她的儿子

    刘妈的大儿子王欣终于在32岁成家了,可是总觉得不踏实。 事情的来龙去脉,真是一言难...

  • 柿树下的拾穗者

    老根沉默,有点伤感,想到了年轻时曾心仪的小芳,(小芳:现已是知青们对当年心仪农村...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