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台湾行随想

台湾行随想

散文
时间:2010-05-21 10:38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方帆点击:
        

【导读】只是香港、澳门问题一一解决,百年耻辱一一洗刷,台湾与大陆为什么只能遥遥相望?海螺一直就在雄鸡的腹部呵护着,同是中华炎黄子孙,隔海相望倒不怵,而怵那一条心海啊。远眺着希望,归途遥远吗?

  聆听海螺深心的回响
  
  在我的眼里,中国雄鸡的腹部匍伏着一只海螺,它就是台湾岛。四周海茫茫,东临太平洋,西滨台湾海峡,南接巴士海峡,北靠中国东海,而台湾就是一枚美丽的海螺静卧其中。
  
  记忆中对于“海螺”的特别,却来自我们去看海的时候。在岸边绿草丛中,耸立着一个特大的长方体白石雕塑。白与绿在蓝天、大海的背景里统一,叫人精神振奋。白石上雕刻着海螺印象,螺身有几重向里旋,旋涡里有鱼刺般的纹,近看有些乱,毫无规则,像一个烦躁之人不安的心神。正面虚着心,凉爽的风从里边嗖出来。侧面却是一条条整齐有致的粗线条,叫人想起木船的安稳船弦,中央缕空,难怪风经过这里转了弯,带了啸音。此时,同团恰有一位83岁老者拄着拐杖仔细端详,像在聆听海螺深心的回响。那一刻,时间空间凝固了,海水惊涛拍岸,传来历史的回声:郑成功的浩荡大军金门扬帆,荷兰人的弹尽粮绝,日本人的举白旗投降……
  
  听说,若把海螺轻轻地套在耳朵上,能够听到海螺在歌唱,它传达大海心脏的声音。还传说,来自大陆山川的音响贮存于它体内化作壳上一圈一圈的纹理。在我看来,海螺更像一个行者背负的愁绪,三百年前的战舰,日据半个世纪做殖民奴隶的屈辱……如今海面虽然波光辉映,风浪不兴,但是海峡隔离,烟波浩淼。不知怎地,心疼这美丽的神奇的海螺,神情也忧郁起来,为两岸相思的浓浓亲情,为《海角七号》不能结果的爱情,为两岸共圆一个梦而遥遥无期的追寻。
  
  夜宿高雄华园酒店的时候,叫我眼睛一亮。厅中央挂了一个大大的海螺状吊灯,由若干的晶莹剔透的水晶珠子组成,发出金黄色光茫,耀眼夺目;它的大堂有四根汉白玉石柱分立两旁,上面刻有浅槽,突出来的部分仿如海水涨潮,寓意深刻。蓝色的光从顶层往下流泄,由浓渐淡,越往大厅深处,越是深蓝色光辉笼罩。远远地,使人觉得那是一片海,我们好象一尾尾鱼游向深海休憩。蓝色经典总给人安宁,“我爱这蓝色的海洋……”音乐节拍仿佛从金黄的海螺深心悄然回响于我胸中,今夜的我可不可置海螺于耳边,听它的心脏搏动,听它的血脉贲张,然后枕着传来的海潮入眠,听着涛声入梦?
  
  梦中,南漂的海螺回到故园,它不再眷恋一弯浅浅的海峡,不再驼着一道道深深的愁绪,不再迷失回家的路。梦中的海螺在欢唱。
  
  归乡梦刻于山崖
  
  这一天,我们去台湾花莲参观太鲁阁大峡谷。其中的燕子口闻名遐迩,在中横公路一段约500公尺的大理石峡谷峭壁上形成了无数小岩洞,山谷间燕群以岩洞为居,形成“百燕鸣谷”的奇景。我们来时接近11月的气候,“百燕鸣谷”自然只能在春天欣赏,倒也不觉为奇,山岩洞穴必然成为它们的家园
  
  内心被振奋的是这条两车宽的山道。在深深峡谷中,劈立坚硬的山体被开凿出来实在太艰难了。导游说,山道由当年国民党的老兵们一斧一斧开凿的。我往靠山的石壁上望去,那高高的被铁丝网网住的峭壁上,看得到斧头、凿子的沧桑痕迹,像是画家的工笔用心良苦地构成巨幅壁画,虽然只是无数粗细不匀的线条,却引我联想一座坐落于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被艺术家赋于了“闪电”的造型,其无数割裂的线条就象德国法西斯的匕首,意寓割裂的犹太人的人生和被摧残的生命。犹太人被赶尽杀绝从此没有民族归宿感,没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而我眼前岩壁上这无数的“斧凿线条”,其“行间之意”分明也像一个个思归的梦刻在了山崖上。
  
  感慨出自老兵们的“艺术杰作”,以血肉之躯打通了峻岭险峰的重要关隘。漫步步道,凭栏处倚看峡谷峭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壮丽的大峡谷景观,峡谷底部是一条混浊的河流从上而下,仿佛风雨咆哮席卷了无数大山的污垢。远眺半山腰,一排庙宇静静肃立,是为纪念修这条山道捐躯的老兵们。从此,他们一把骨头葬于天之涯、地之角。
  
  我心里不免感伤,老兵们十几岁从戎,远离大陆,离开家乡,过得好吗?回过家吗?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夜征人尽望乡。
  
  燕子有把春天的讯息送过来吗?我们从大陆来,大半世纪过去,如今两岸“三通”了,可以回家看看……我发自心底呼唤。
  
  为什么流浪?我的故乡在何方?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峭壁之上的孱孱流水仿佛老兵们思乡的眼泪,化作极其柔韧的回答。它们常年不断地侵蚀、切割,坚硬的岩石何堪忍受心酸的泪水
  
  “当我死时,埋在哪里都是埋在中国”。我忽然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说过的话,深深浸透民族意识。台湾同胞至少不会象犹太民族没有自己的家园,没有传承的血脉。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我,以远眺的姿势问候老兵们。
  
  日月潭上丽人行
  
  “山中有水水中山,山白凌空水自闲”。这是清人曾作霖对日月潭的美好赞誉。好一片诗意山河!当我们来到倾慕已久的日月潭,只见四周重峦叠峰,绿山拥湖,湖水波澜不起,碧清如玉,如含仙风丹气,气定神闲。
  
  登上玄光寺,极目远望,拉鲁岛像一颗祖母绿镶嵌在翡翠之中,而依偎在身旁的精灵白鹿,泛着耀眼白光,心旌顿时摇荡起来,为这充满灵性的地方。传说邵族祖先原住在阿里山中,在一次狩猎中,他们追逐一只白鹿来到这一大片湖水水域,白鹿突然跳进湖水里消失了,他们就在湖边扎营等待,晚上分别做了一个同样的梦,告诉族人迁往这里,而后这个母系氏族搬迁至此一住400年。
  
  美丽的传说增添了几许神秘,仿佛这里天生属于女性的阴柔世界,是沐浴心灵美丽身心之所在。在民俗文化村,一位58岁的女祭师讲解邵族文化。要不是专门介绍,我们以为她只40来岁,说是长年吃鹿胎粉的缘故。我想一定还有日月潭的碧水滋养了女人的肌肤。当年蒋介石陪宋美龄在这一带一住几个月,邵族酋长以鹿胎粉治好了宋美龄的顽疾。忽然觉得,冥冥之中宋美龄早在大陆、上个世纪40年代就与日月潭发生了不可言喻的关系。
  
  那时,日月潭的水一定浑浊不堪的。这个美丽的地方被日本占据达半个世纪。美好的东西都太容易激起野心家的占有欲,从而把军国主义刺刀掠向这里,哪怕不是自家的东西,也不管那枝弘扬正义、书写历史的笔。如果世界早有和谐之音,后来者不会无尽感悟这部沧桑历史。而历史终究烟消云散成为过去,战争、胜败、贫富等等都将随时间流逝,功过有待后人评。我不由从宋美龄的一段传奇感叹她的智慧和自信。1943年在美国国会,身着黑色丝绒传统旗袍的她进行精采的演讲,举座皆惊,赢得了美国对中国抗战至关重要的军用物资援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时,日月潭一定云蒸雾绕的。一直认为,我们距离在日月潭上行走的宋美龄是遥远的。她从小深受美国西方教育自由灵魂怎能被禁锢于这座岛、那扇窗、这面湖?也许还有历史的原因给我的认识蒙上面纱。而今得知,她一生只著旗袍,无论什么场合;拥有的旗袍属天文数字,堪称吉尼斯世界记录。又使人感到,她离平凡人很近,近得可以交流对话。中国上世纪30、40年代大陆市井女子的主流服装一直被她承袭,一生不改,情有独钟,中国唯独她再无第二位女子了。然而,这在于她仅仅因为酷爱吗?必然包裹着一份痴迷的中国情,一颗对中国传统真爱的心,才成就了一个永远定格于美国的中国风采。晚年,她仍然拥护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实属可贵。不写回忆录,不接受任何采访,不解释任何历史细节。是不屑、不便,还是不愿或者甘愿独得清静安闲?只把那些往事化作日月潭的一团水雾,蒸腾后人的问讯。
  
  后来,日月潭是日丽风和的。从来没有圆满的人生。不过,人生的秘密要埋在哪里才能抚慰心灵之伤痕呢?也许日月潭知晓。平静而清澈的潭水滋润过她的干涸心灵,沾染了日月潭的灵气,使她气质与内涵皆具,愈到年成,人生愈显从容,无论时局动荡,世事风云,心如止水,淡然处之,她永远属于日月潭的照影丽人。
  
  如今,日月潭水波不兴,却妩媚无比,蕴涵丰富,荡漾了一湖碧水对古往今来的多少追忆。眼前依稀浮现,那位身着中国传统旗袍的知性女人徜徉在和风中、美丽的日月潭边。
  
  哪能膳罢甘休
  
  傍晚,我们在阿里山脚下一家叫福林的饭店用餐,门楣有一行草书“哪能膳罢甘休”。
  
  走进去,竟然摆了一厅的茶色根雕食桌,都有二十几桌,周围一圈都是圆木凳子,我以为,来到了根雕艺术品展厅。
  
  由于我们下山时晚,是店内唯一一群食客,大家围了三桌,边吃边看,又发现四周布置了各种插花。在大堂立柱下或者大堂柜台上,或是靠近墙角的木桌上。有的用竹篓,有的用黑陶瓶,有的就利用一截老朽木的窟窿作为插花用具。上面插着兰花、绿草,或者黄花点缀几根长满红果的青枝条,或以枯藤伴白兰。最有意思的是,我们食桌对面的一面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上书“无怨”两字,如此一来,店内所有物品皆与人相映成趣,禅意顿生,老嫩相搭、黄红相配,白绿相伴全都蕴涵其中而无所怨由。更加协调的,我们所吃的菜为山鸡、小河虾、糍粑鱼和一些叫不出名的乡野“茅草”菜之类,汤是一碗极清淡的竹笋鸡汤,这些菜与插花与诗文等等相互衬托呼应,把饮食文化的写意效果立体地强调出来。
  
  我们早已饿了,呼啦啦吃过这顿“野味餐”,一齐就要出门。老板娘笑盈盈地出来相送,见我们都上了车,又招手向我们致意,像是送别乡里乡亲,极讲礼数。猛然地,心间像流进一股甘泉,真不舍得这一片好“福林”。“福林”里那些家具是不是红木材质,我不得而知。想起一首诗来: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座阿里山;阿里山中有神木,我们明天回大陆。
  
  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种同礼,同文同语,两岸传承着同样的儒家佛家道家文化。来台之前我无尽想象,来过之后,四处看了又看,却似曾相识,像在自已的家园看景致,甚至在阿里山下山坡时见到了翠竹以为在我的家园——咸宁温泉登潜山哩。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必是人的心境。台湾人回不回大陆?
  
  落叶恋根。大约年老时,谁都有一股怀旧情绪,或者愿意回故园走一走、看一看。泰戈尔有一句诗:无论你走得多么远,你的心总和我连在一起;无论黄昏时树的影子有多长,它总是和树根连在一起。想必这份树叶对根的恋情更像远行多年的游子回到故里,面对一桌香喷喷的家乡土菜,叫人欲罢不能,每一盘下酒菜都有一个故事,每啜一口酒都怀揣一份难了情,哪能膳罢甘休?
  
  何日君归来
  
  一路乘车,人们浸润在邓丽君的歌声中,她那柔软、淡淡忧伤的声音,至今响彻中原,为人喜爱,邓丽君从来不曾被大陆遗忘,而且愈来愈频繁地搁在心上,也把我带回学生时代同学们一首接一首传唱,从《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到《绿岛小夜曲》到《何日君再来》,仿佛也在余光中、琼瑶作品的绵绵情思、刻骨爱恨的浸润中长大,也学着《丑陋的中国人》式的那般深沉、理性,厌恶中国人的“脏、乱、吵”和“窝里斗”。无论歌曲、小说、还是文章都很通俗、贴近生活,在那一时段撞击了每一位喜爱台湾文艺的少年心事。
  
  文化无界。国门的打开,首先就是文化的交流互融。邓丽君、余光中、琼瑶、柏杨均一夜之间在大陆成为畅销,成为当时中国流行文化的符号之一。车子在经过壁潭隧道开赴台北时,导游介绍,台湾这儿的东西或者说食物一到大陆,马上风靡,象“麻辣爽”,老板带了2000枝到北京,立马抢售一空,永和豆浆和珍珠奶茶都在大陆很畅销。这些叫人们看到,实行两岸“三通”,通了两岸的民间交流,通了经济贸易往来,通了两岸民心,何尝不是幸事?
  
  记起车子行至阳明山某处时,导游手指邓丽君下葬的金保山给我们看。一想起她的身世,酸涩感由然而生,她面朝大海,是不是期待一回刻骨铭心的“泰坦尼克”?远处正是中国东海,像是北望归途,或者期待不远的、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明天就是我们离岛的日子。同伴提起,我尚觉得是后天。我的“遗忘”也叫她们吃惊。其实也知道非离境不可的事实,如果是在大陆,任何一座城市只要我的喜欢,都是可以驻脚留下多住几日的。然而你从大陆来,签证有时间限制。只是香港、澳门问题一一解决,百年耻辱一一洗刷,台湾与大陆为什么只能遥遥相望?海螺一直就在雄鸡的腹部呵护着,同是中华炎黄子孙,隔海相望倒不怵,而怵那一条心海啊。远眺着希望,归途遥远吗?
  
  临登机的那一刻,《何日君再来》的旋律在我心头久久盘旋,一丝淡淡的忧伤迷漫在空气中。今日离开这座岛,何日会再来?又何日海螺君归来,不再把归乡的梦遗失于一弯浅浅的海峡?不再让乡愁情绪从一个世纪传染另一个世纪?“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年轻的中国没有乡愁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再看一眼脚下的土地吧,轻轻地对你说:悄悄地,我捎走一块海螺石,等归来的那一天,还你一筐故园的鹅卵石。

责任编辑:月华】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2)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方帆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3-07 10:03 最后登录:2014-04-01 11:04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