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千秋不死的魂魄

千秋不死的魂魄

时间:2010-07-26 19:44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王文元点击:
        

  千秋不死的魂魄 ——走过花木兰故里延安万花山
  
  花木兰的故乡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这里曾出过吕布、韩世忠、张献忠、李自成等诸多英雄豪杰,他们豪爽的性格,跌宕起伏的命运,给后人留下几多传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又收容了一支精疲力尽的红军队伍,从此被称为“革命圣地”。
  
  这个地方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延安,是一块充满阳刚之气的土地。花木兰的故里就离延安市区仅有十几公里的万花山花原村,。
  
  (一)
  
  从延安市乘车而行,大约半个小时后就到了万花山,这是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也与花木兰有直接的联系,因为万花山一带就是花木兰生长的地方。世事沧桑,千年后一切都已不可追寻,惟一值得后人追思的地方就是花家陵和跑马梁,花家陵是花木兰坟墓所在的地方,跑马梁是传说中花木兰曾骑马射箭苦练本领的地方。
  
  木兰故事是一个流传了近2000年的传奇。千载后,它的魂魄仍然活着,活在许多老百姓中间,活在影视剧作品中;而这个魂魄的诞生之地就是陕西省延安市西南万花山的花原村。
  
  这是一个静谧的小山村,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绕在两山之间,旁着公路的是一条静静的小河。在这里天是蓝的,是那种让人心动的蓝,旷野是寂静的,是那种让人心灵宁静的寂静。路上没有几辆汽车经过,走在这样的一条公路上,即便是想高声歌唱,也要考虑一下是否会惊飞路边的小鸟。
  
  花木兰墓就坐落在这样一个山谷中,千秋之后这里仍然回荡着《木兰诗》余韵,一个少女的传奇就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今天这首诗写作的年代已经不可考了,人们只能从诗的风格和诗中地名判断出,可能是北朝民歌,最终定稿的时间比较大约到了唐代。
  
  木兰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我们要感谢宋代的郭茂倩,这位人们只知其名,不知其人的文人,是他将《木兰诗》收录的《乐府诗集》中的。
  
  《乐府诗集》这部书中收集的民歌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部分。从现存的史料和其他的记载来看,中国民歌最为广泛传播和被人们所重视的时代是周朝,这个时代的民歌人们在《诗经》能看的它的面貌。因为在当时,中央政府有收集民歌采风的机构,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乐府。到了汉代乐府机构一度裁撤,使采风中断。汉代以后,乐府机构虽得以恢复,但却成为记录统治阶级祭祀、郊庙大典或者专门记录文人的作品的机构,而真正的民歌被保存下来极少。
  
  郭茂倩最大贡献在于把这些民歌从古籍中挖掘出来,集中到了一起,尽管这些民歌已经经过了文人们的改写,但是还是继承了《诗经国风》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也正是《木兰诗》的生命之所在。一位著名的历史学曾说:“北魏有《木兰诗》一篇足够压倒全部的北朝世族诗人”。
  
  (二)
  
  万花山在延安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地名,但是躺在它怀抱中的花家陵,却是鲜为人知。出发之前,向许多出租车司机询问过花家陵的方位,可惜的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我只好边走边问,最后找到万花山民俗村。在向一位过路的行人询问之后,才发现我已经走过花木兰墓了。
  
  据传花木兰是西汉初人,木兰原名姓魏,名木栾。其父叫魏应,居住在万花山下的花原村。汉文帝时,匈奴大举南侵,17岁的花木兰,因国家突然受到战争威胁,其父欲应召为国从戎,却因年老体弱,力不从心。于是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也有人认为,木兰故事和《木兰诗》均产生于北魏统治时期,他们的证据是,《木兰诗》中有一句“可汗大点兵”,如果木兰真是西汉人,就不会称皇帝为可汗,因而只有北魏,北魏是鲜卑人所建的政权,称皇帝为可汗也在情理之中,
  
  而北魏也长期同北方游牧民族建立柔然政权交战。这些符合《木兰诗》诞生的大背景。
  
  但是不论持何种观点,木兰故里在“陕西省延安府”是确凿无疑了,诗中的燕山、黑山这些地名都在黄河北面的蒙古大草原上。从路程来看延安到黄河边骑马刚好需要一天时间,恰恰符合《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的叙述,这似乎为花木兰的出生地提供了一个佐证。
  
  今天的花木兰墓虽然小,但却很整洁。这是1985年延安市政府出资重新修葺的。其实,历代对花木兰墓多有修缮,1958年人们在花木兰墓附近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花将军之墓”,其他文字则湮灭不可识。它为确定花木兰墓的实际方位提供了依据,今天花木兰墓碑是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碑上依旧是“花将军之墓”几个字。
  
  岁月沧桑,湮灭的是石碑,不灭的是魂魄。千载后,能被称之为将军的不过李广等数人矣!木兰可以无憾已!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如果不是战争,花木兰或许就成寻常妇人,相夫教子,终老荒村,那种田园的耕织生活,也是当时妇女的唯一选择。
  
  显然这种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所打破,“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兒,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些诗句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许多人甚至能背诵下来。
  
  在《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诗》还有下半部分。这是以前我们所不知道的。对木兰的战争生活描写的比较详尽:“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卻纨绮裳,洗卻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三)
  
  12年的殊死征战中,战功赫赫,由士兵晋升为将军。战争结束后,花木兰激流勇退,辞别皇帝回到了故乡。当她脱下战袍,恢复女儿装时,她的同伴大为惊讶,想不到和自己共同征战十二载的将军竟是一个楚楚动人的女子。很多人赞叹不已说:“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据传木兰回归家乡后,居住在万花山,直活到八十岁。她的墓地就建在万花山隔河相望的另一座山上,是遵照她的遗嘱而造筑的,让她时时能看到她喜欢的万花山牡丹。现在人们把埋葬花木兰的这座山叫“花家陵”。
  
  又是“据传”,这两个字道尽了花木兰生事的迷茫,渲染出了另一种苍凉。世人的敬仰和崇拜被深深地印在“据传”这两个字的背后。“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据传往往使历史徘徊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所以说花木兰也在有无之间。
  
  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许多人做过讨论,白居易就曾写道:“怪得独饶粉脂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杜牧写道:“弯公征作男女,梦里曾经与画眉。”后人依据这些诗句认为木兰确有其人,于是乎,有人说木兰姓宋,有人说木兰姓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陕北是历史上的多事之地,自从秦始皇北征匈奴,建立朔方郡后,历代中央政权一直注重这一带开发经营,尤其是秦汉时期,这里的安危直接影响中央政府所在地——关中平原的安全。因而少数民族与中央政权在这里多次进行拉锯战。北朝的北魏,在这里同柔然部落进行过20多次大的战役。
  
  战争使这个地方的人民饱受摧残,也使这个地方的民风极为强悍。尤其陕北的女子更是天不怕地不怕,矫健尚武,骑马射箭成为一种风俗。于是也有专家认为,虽然花木兰的故事未必真实地存在过,但是此地肯定有类似事情的发生。可以说,战争导致陕北人口锐减,促使了花木兰替父从军,也因为战争是花木兰有了从军的能力可以骑马射箭。
  
  不知是我们来的不巧,还是此地平常就无人来过,花木兰的墓地显得有些冷清,就连出售门票的工作人员,也要急着回家城里去,说是去开会,可是,看他们心急火燎的样子一点不象是去开会。
  
  推开一扇小木门,里面的一切静谧而安详,这是一个沉寂了千年的墓地。最先引入我们视野的是一个花园,花园的上面是木兰的塑像。过花园,沿着一条石头砌就台阶,来到了花木兰墓前。
  
  整个“木兰陵园”依山而建,面对一河长流水,园内遍植松柏花卉。墓碑上雕刻着著名书法家舒同撰写的“花将军之墓”五个大字。墓穴前矗立一尊花木兰骑马征战的雕像。战马前蹄跃起,花木兰全身披挂铠甲,左手握缰,右手执剑。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历史就在这样的虚幻和真实之间给我们上演了一个传奇。

责任编辑:南风】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导读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王文元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签约作家 注册时间:2010-07-06 23:07 最后登录:2015-04-26 00:04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