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追寻伟人闪光的足迹 -关向应纪念馆参观记

追寻伟人闪光的足迹 -关向应纪念馆参观记

时间:2017-02-26 11:07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李放点击:
        
  追寻伟人闪光的足迹
  -关向应纪念馆参观记
  
  关向应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光辉的事迹一直铭记在记忆的深处。深秋的一天,有幸参加大船集团统战部组织的活动,到金州参观关向应纪念馆,使我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伟人不平凡人生
  从市内乘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大连市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关家村,下车后,看见关向应纪念馆坐落在一处院子里,走进院子,大理石方砖铺就的地面整洁平坦,映入眼帘的是关向应头戴八角帽,身披军大衣戎装站立的铜像,只见他腰扎皮带、左手叉腰,右手拿着望远镜,凝视远方,目光流露出沉着坚定的气概,仿佛是在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奋勇杀敌,又像是在远眺革命胜利后国家光明的前景。周围排列着四个修剪整齐的草坪花坛,青翠光润,美观大方,雕像后面的纪念馆简朴大气,彰显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纪念馆的大门上方是原国家副主席王震题写的“关向应纪念馆”。走进纪念馆大厅,就看见红花绿草环绕的关向应铜铸半身塑像神情端庄肃穆,基座上镌刻着毛泽东为关向应书写的挽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镀金大字格外醒目,字体笔走龙蛇,与塑像浑然一体,毛泽东对关向应的追思和缅怀之情力透纸背,令人肃然起敬。
  关向应的塑像的后面是一幅巨大的以“光辉的一生”为主题的青铜浮雕,再现了关向应同志投身革命,追求理想的各个战斗历程,屋顶上镶嵌着44颗闪耀着光芒的红星,象征着关向应44年的革命生涯。
  展厅里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实物、结合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再现了关向应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详实而生动的反映了关向应同志的生平事迹,一件件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打开了波澜壮阔的画卷与丰富的人性空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追寻着伟人的脚步,感受红色脉搏的跳动。
  通过资料介绍得知关向应原名关治祥,1902年出生于辽宁省金县亮甲店大关家屯一个满族家庭,祖居在长白山区三道沟,满族瓜尔佳氏,贫寒的家庭使他养成了勤劳简朴的习惯。入学读书时,因为家境贫寒,勤奋努力,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练了一手好的毛笔字和书画本领。当时由于日本侵华的甲午战争,整个金州及辽东半岛饱经内忧外患处于凄风苦雨之中,关向应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萌生了报国救民的炽热情怀,逐步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1924年,时年22岁的关向应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在乱世沉浮中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足迹从国内到国外,从开展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到军事工作,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和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展览馆内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的群雕引起了我的注意,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出发,经历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10倍以上敌人的围堵,越过数不清的高山峻岭、大江大河,穿越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经11个月,转战9省,行程一万六七里,期间进行大小战斗110余次,为策应和配合中央红军长征,挽救中国革命危局,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长征途中,关向应同志与战士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敌人、死亡和饥饿作斗争,以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带领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0月胜利抵达陕甘苏区。这支队伍涌现出了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肖克、廖汉生、左权、朱瑞、甘泗淇、李井泉等一大批将领。全国抗战爆发后,红二方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在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的率领下,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深入冀中开展游击战争,抗日的烽火燃烧燃遍了晋绥大地和长城内外。“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陈庄、齐会、黄土岭等著名战斗让日军闻风丧胆,失魂落魄。
  由于长期隐秘繁重的秘密工作和艰苦险峻的战争环境,关向应积劳成疾,在党中央的催促下,回到延安治病,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7月21日,带着对国家、人民和事业的深深眷恋,关向应走完了44年的人生历程,为了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浩叹。
  关向应纪念馆的西侧是长达70多米长的红军长征群雕,以史诗般的气势全景式的再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跃马横枪前赴后继的英雄气概和不怕牺牲奋勇前进的的战斗精神纪念馆的东侧是关向应的衣冠冢,雕像表现表现了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之际关向应在病榻上向全党写告别信的场景,不远处是仿建的关向应曾经指挥作战的红三军指挥所和养病时住过的延安窑洞。这些景物和纪念馆遥相呼应,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到伟人的革命历程。
  沿着小路再向东走去,有一处树木掩映着房舍,就是关向应的故居,这是辽南常见的由石头砌成农家四合院,完整地保持了当年的风貌,三间石砌的茅屋,前面有一家世代传用的老石磨,屋后有一眼关向应曾经打水的轱辘井。院门前有一条石砌的小路,一直通向远方,连接着外面的世界,也连接着历史未来。1902年关向应在这里出生,度过他的童年少年,这里受到了启蒙教育,走完了他最初的人生旅程。
  走出院落时,秋风瑟瑟,天气阴暗,凉丝丝的雨水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门前一棵槐树在雨中愈发显得苍劲挺拔,这是关向英从小和父亲栽种的中国槐。时光倒流回一个世纪前,少年时期的关向应栽种这棵树苗时,整个中国都笼罩在生活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社会环境中,“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这颗槐树经受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关向应青少年时期的成长,也目睹了一个青年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的征途的背影,随着一圈圈年轮的增加,如今的大树已是亭亭如盖,跨越了百年的纷繁世事,仍旧守望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着沧桑巨变的故事
  关向应追求理想信念投身革命、奋勇前行的闪光足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历史的传承与积淀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岁月已经远去,这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仍将锤炼着我们的品格,激励着我们坚韧前行。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3)
60%
待提高
(2)
4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