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印象安阳】 颛顼帝喾的传说

【印象安阳】 颛顼帝喾的传说

散文
时间:2014-01-13 18:15散文来源:散文在线 散文作者: 巢儿点击:
        

  颛顼、帝喾是指传说五帝中的颛顼帝和帝喾帝,因二人的陵墓均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乡的三杨庄附近,人们习惯将颛顼帝喾陵称为二帝陵。
  
  相传,颛顼是五帝中的第二帝,帝喾是第三帝,颛顼是叔,帝喾是侄。
  
  据载,颛顼从小才智过人,15岁辅政,20岁即位,体恤百姓,爱护黎民,深受百姓爱戴。内黄西南一带有个黄水怪,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冲毁房屋。颛顼听说后就决心要降服它,可黄水怪神通广大,二人激战九九八十一天不分胜败。颛顼便上天求女娲帮忙,女娲将一把驱邪降妖的天王宝剑交给颛顼,颛顼用天王宝剑打败了黄水怪。
  
  为了给人间造福,颛顼用天王剑把大沙岗变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实际是一座无石之山;又用剑在山旁划一道河,取名硝河,实际是一条无水之河。从此在豫北平原的内黄,也成了有山有水,林茂粮丰的好地方。内黄百姓感念颛顼的恩德,尊称他为高王爷,人们还在他的陵墓前建了高王庙。
  
  颛顼不仅生前惩治黄水怪,死后仍牵挂着百姓。有一天,高王爷显灵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高王庙的台阶上闭目养神。突然,天降大雨,洪水滚滚而来,田毁庄淹,洪水流到白发老人的面前却流不动了,就从水中钻出了两个非人非兽的怪物。白发老人一挥手,怪物乖乖地沉下水去,随即、凶猛的洪水也慢慢地退了。后来,颛顼担心黄水怪再来骚扰老百姓,就把一张金弓,三支金箭放在高王庙祭殿的屋脊上,并交待说,这三支箭一支防风,一支防沙,一支防水。只要这一张弓三支箭在,黄水怪、风、沙任何恶魔鬼怪都不敢再来捣乱。果然,自从有了这三支箭后,内黄的老百姓真地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对于颛顼的功德,史书是有明确记载的,《史记·五帝本纪一》中说:“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六,依鬼神以制义,沾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北至于幽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从史书记载可以看出,颛顼的确是一位泽被宇内、功德盖世的帝王。
  
  关于帝喾的传说也有许多。相传,帝喾原本姓姬名俊,姬俊自小聪明多智,颛顼在位时,周围各个小国,总想攻打他,就请姬俊帮助他出点子。姬俊说:“九个国家齐来攻打我们,我们如果跟他们硬打硬拼,必然顾此失彼,难以取胜。”颛顼说:“以你之见呢?”姬俊说:“九国敌人都想独吞我们的地盘,他们彼此之间必然互不相让。我们若能叫他们之间互相打起来,不就好平灭了吗?”颛顼一想,对呀!于是就派人分别到九国中调拨他们的关系,很快使他们彼此发起了战争。后来颛顼没费多大力气,就平灭了九国之乱。颛顼看姬俊既聪明又有主谋,就把他封在“辛”这个地方掌管一切。当时,辛地经常闹水灾,水来了,老百姓就往另一个地方迁徙。而重新迁徙的地方闹了水灾,老百姓再重新迁回来。就这样,迁来迁去,总是不能安居乐业。姬俊就想了个办法,带领大家把住处的地势加高。但是加高的速度却赶不上水涨的速度,头天加高,第二天又被水淹没了。夜里,姬俊睡不着,就到天上找玉皇大帝理论,质问玉皇大帝:“天既然生了人,为什么又故意为难人们呢?还叫不叫人们活了?”玉皇辩不过他,便派天神下来,一下子把“辛”这个地方的地势抬高到了水面以上。从此,这儿的老百姓再也不怕被洪水赶得乱跑了。“辛”便称为“高辛”,姬俊便被尊称为“高辛氏”。
  
  而《史记·五帝本纪》是这样形容帝喾的:“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信而惠,修身天下服,取地之材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巍巍,其动也时,其服也土。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由此可以看出,帝喾也是一位万民诚服的帝王。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但他们曾经活动于黄河中下游的滑县、内黄一带,却是不争的事实。二帝的陵墓就埋葬于今河南内黄境内也是有据可考,有证可查的。
  
  据载,自1986年至今,政府曾经三次组织专家对二帝陵进行大规模的发掘,出土有“汉砖铺设的多条甬道,唐代建殿基址,宋代建筑基址和水井,元代修建的护陵墙,明代修建的拜殿、院门和神道,清代修建的配殿、山门、御桥。颛顼陵前墙嵌有元天历二年(1329年)“颛顼帝陵”和清嘉庆二十四年“颛顼陵”(1819年)两通标志碑。帝喾陵前墙镶嵌明嘉靖七年(1528年)“帝喾陵”标志碑。在拜殿前和配殿前后的沙下清理出元、明、清历代御祭碑165通。在颛顼帝喾故都顿丘,即“颛顼帝喾陵”东南2公里的大城村,至今仍保存有夯筑城墙和载有“卫邑顿邱”、“颛顼之墟”的碑刻。”
  
  以上资料不仅仅说明二帝陵的真实可信,同时,也表明中国历朝历代对于二帝的崇敬之情。据《宋史·礼志》记载:“天禧四年,谕中书省,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滑祀颛顼、高辛。”由此可见,宋代已将祭祀二帝陵列为定制。
  
  有关颛顼、帝喾的埋葬处,历来都是争论的焦点,对此,笔者曾经做过认真的查证,目前有三处,一处在河南内黄,一处在山东聊城,还有一处在商丘高辛集。山东聊城的“聊王庙“为“颛顼庙”,而商丘睢阳高辛集的则是“帝喾陵”。而将二者合二为一的则只有内黄三杨庄的二帝陵,
  
  在内黄的二帝陵中,颛顼陵居东,帝喾陵居西,两陵相距60米。颛顼陵南北长66米,东西宽53米,高约26米;帝喾陵略小且居后两米。
  
  据载,昔日的二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碑碣林立,松柏蓊郁。二帝陵园从下至上有御桥、山门、庙院、陵墓、碑林及纵横其间的甬道,占地面积350多亩。陵墓四周有围墙,称“紫禁城”。当地老百姓形容二帝陵之大,总爱用二帝头枕付禺山,脚蹬硝水河来形容。只可惜,内黄地处黄河故道,河水多次泛滥,再加上风沙肆虐,到清朝同治年间,陵墓和建筑群就已经全部被黄沙掩埋于地下了。
  
  而今的二帝陵是内黄县人民政府于2000年重新修建而成的,前为祭祀区,修有山门、祭拜殿、二帝塑像、棂星门、碑廊、配殿等。后为陵寝区,总占地约350亩。陵园外,芳草萋萋,林涛奔涌;陵园内,松柏参天,庄严肃穆,同时,透出了帝王陵园的沧桑与威严。
  
  以上文字,多数是巢儿从别处趸来的,别无它,只想让你——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对自己的先帝和二帝陵有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2010年5月3日星期一)

                         (散文编辑:江南风)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0)
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