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线:原创散文发表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原创散文网!
推荐栏目: 爱情散文 - 抒情散文 - 伤感散文 - 情感散文 - 哲理散文 - 亲情散文 - 心情散文 - 游记散文 - 短篇小说 - 爱情散文诗 - 抒情散文诗 - 伤感散文诗 - 现代诗
精典美文推荐: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散文 > 散文随笔 > 游记散文 > 邂逅欧洲(五)

邂逅欧洲(五)

散文
时间:2014-07-18 10:51散文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作者: 丽日金风点击:
        

  体验威尼斯的狂欢节
  
  狂欢节期间,威尼斯一改冬日游客稀少的景象,一下子变得人山人海。
  
  站在汽船的甲板上向远处眺看,海滨两岸的建筑鳞次栉比;总督府、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教堂穹顶和钟楼,以及很多中世纪的老屋子在眼前一一掠过。水中的贡多拉轻摇慢摆显得清闲,漫天的海鸥象白色的精灵在水面盘旋。微风吹抚,海水涌动,整个亚得里亚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澄碧蔚蓝,波光粼粼。
  
  随着汽船的驶近,隐隐感到对岸有一种骚动,导游告诉我们岛上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威尼斯狂欢节。一听说狂欢节,脑子里一下子涌出许多稀奇古怪的幻想;那是一个有天使,鬼怪共同参加的盛大舞会吧?想象着那个“比天堂还热闹,比人间要诡异”的地方。实在让我的浑身涌起一种莫名的兴奋,兴奋得急于趋附。
  
  被那“骚动”吸引而去。仿佛被吸入一个时间隧道的怪圈,在各种面具的装饰下,我们看到世纪中叶的贵族逆着时光缓缓走来;宇宙诸神暂别天界突兀临世;鬼魅妖精装腔作势现身人间。近了近了,我们统统都不可思议的被卷入其中。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穿梭;与天使、魔鬼共舞;与达官贵人合影……
  
  欧洲的狂欢节据说都起源于古代的神农节。每年的冬去春来之际,人们自动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庆新年农事活动的开始。而威尼斯狂欢节的起源则还有一说:公元12世纪,古老的威尼斯城邦共和国日渐强盛。1162年的初春,它战胜附近的阿奎莱亚封建城邦国,称霸一方。为庆祝这一胜利,威尼斯人走上街头高歌欢舞,一连数日不休。从此,他们每年这个时候都举行欢庆活动。时到200多年后的1296年,这个尊崇天主教的城邦国根据宗教节日的安排,正式把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固定在2月初到3月初之间的四旬斋的前一天开始,延续大约两周时间。威尼斯狂欢节与巴西嘉年华及法国尼斯嘉年华并列为世界3大嘉年华。
  
  威尼斯狂欢节又称威尼斯面具节,作为意大利历史最悠久的狂欢节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其中。精致的面具、华丽的服饰,是威尼斯狂欢节中最大的亮色。这一传统可追述到1700年前。权贵和穷人可以通过面具融合在一起。当然,如今世界进步了。所有的阶级与身分地位已经在人们意识中淡化。人们享受的是那种放松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所有的人即使未曾见面也不用介绍就可以打得火热,加之鄙人秉性爱疯爱闹,在这样的群体里越发忘乎所以了。这就苦了老伴,恐怕在某些外人前失了国人的尊严,不得不为我有所顾忌了。但凡见了亚洲面孔,他会时不时地拽拽我的衣裾提醒:“日本人,日本人,….”还未等我有所警觉,就听到对方的快速反应:“谁说我们是日本人?我们是上海人。什么能把自己的同胞说成是日本人?”又一次,人家用的是英语:“WeareKorean.HowyoucansayweareJapanese?”已然成了一种不满的抗议。而这种抗议又倍感亲切。它来自于同样的情感,无须解释,只有忙不迭声的表示抱歉。
  
  其实,日本人懂礼貌,讲次序。在外,特别是在亚洲影响不好,实在是受他们政府的连累。
  
  就这样如痴如醉,摇摇摆摆地跟进,沿途有各式人种,不同肤色的人加入其中。到了一座石桥,人流就像进入“瓶颈”被挤得水泄不通。站在桥头往身后看,原来到了传说中的叹息桥了,很多人停下来取身后的背景拍照留念。据说,在落日时,只要真心相爱的恋人来到这里接吻,他们的爱情就会天长地久。所以,每年有无数恋人前来,为了一生一世的爱情,在桥前忘情接吻。
  
  叹息桥建於一六OO年,是一座全封闭的早期巴洛克式石桥。以我的目光为原点,叹息桥的左端是威尼斯的市政宫,也是当年威尼斯共和国法院和总督府的所在地。而它的右端是当年威尼斯的重犯监狱--一座封闭的石牢所在。可谓是一头连着天堂一头连着地狱了。桥呈房屋状,只有向着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也是囚犯唯一可看到阳光、蓝天、碧海的地方。
  
  通常,在市政厅被宣判死刑的囚徒将会被押回监狱行刑。在通过石桥时,他可以透过石桥的窗户,最后一次看这世界,最后一次看不远的广场上那慈祥地微笑着的圣母像。
  
  传说曾经有个犯人经过此处,往窗外一望,竟然发现经过桥下的冈都拉上有一对男女正在接吻。而那女子正是这个囚犯的女人!将死的囚犯长叹一声冲向桥外,头颅撞向石桥的窗户。殷红的血汩汩地流出,囚犯就这么匆匆地归去了。叹息桥,得名于死囚们在行刑前对尘世最后一眼流连的一声叹息。
  
  很惊诧于欧洲人的思维,如此悲伤的故事,却能催生出天长地久的爱情寓意,还引诱了电影“情定日落桥”在这里取景。试想,如果那个叹息的灵魂还在窥视桥下的人间,看到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恋人相拥接吻,该受多大的刺激?
  
  所以,轮到我和老伴在“日落桥”前合影时。目光淡定,不疏不密,体态安详。
  
  我们想告诉那个叹息的灵魂:平平淡淡才是真。
  
  来到了圣马可广场。这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古迹之一,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美的大厅”。广场的入口处矗立着两根高高的石柱,东侧的圆柱上挺立着一只带翅膀的青铜飞狮。飞狮左前爪握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圣谕:“我的使者马可,你在那里安息吧!”广场南、北、西三面被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环绕。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和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西面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总督宫是大议会和政府的所在地。这些建筑和谐优美,建筑物上的石雕生动逼真,正是叹息桥连接的“天堂”所在。
  
  不知是那天时而来了些雨还是涨潮的缘故。广场上铺上了一汪清水,那些美丽的建筑物,逶迤地倒挂在水晶般的童话世界里。激发了几个天真的孩子在水中嬉戏。大群大群的鸽子,簇拥地在地上觅食,我的手掌上放着食物,马上就有几十只鸽子争抢围食,手臂上、肩上都停满鸽子。快乐的做个优美的旋转,鸽子扑扑嗖嗖顺势展翅腾飞。
  
  广场边有几家著名的咖啡馆,其中弗罗里安咖啡馆,是目前欧洲大陆最古老的咖啡馆。这里曾留下了卢梭,拜伦,叔本华等大师们身影。门口有乐队轻声伴奏,侍者极有风范的样子。也许是历史文化沉淀的使然吧,每个露天咖啡座的客人都显得那么高贵优雅。我从他们的身形举止间寻觅英国诗人拜伦罗曼蒂克的缠绵浪漫,俄罗斯诗人曼德尔施塔姆流亡生涯的忧郁哀怨。恍恍惚惚和那些跨世纪才子伟人目光交错。同时洋洋得意感觉自己也是什么达官显贵。
  
  走出广场,我们散步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想不到这里另有一番惊艳。面具店和玻璃制品店的橱窗琳琅满目。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玲珑剔透的琉璃饰品如如同上帝身边的物件,精灵古怪的面具更是打遍天堂地狱无敌手。镶金裹银的包外,潋滟闪烁的垂珠,高翘竖立的羽毛,绮丽空灵的花纹,荒诞夸张的装饰,硕大逗乐的鼻子,诡异妖媚的眼神,构成了一个绝美而神秘的面具世界。
  
  夕阳西下。威尼斯渐渐退去浮华,还原她本质的古朴和纯静,还有那掩饰不住的昔日创伤,运河边被浸泡的很多老屋,早已是风烛残年。浸渍在河道里的墙体剥蚀严重,显得灰黑斑滥。水漫广场在为游人造就童话般幻境的同时,也向人们敲起了警钟;威尼斯正在下沉,总有一天会被大海淹没。
  
  这时才发现,自登岛以来,除了威尼斯商人,我们竟没有遇到一位威尼斯本地居民。向导游打听,会说:维护威尼斯的费用极高;清理运河、维修建筑、抬高地基....。国家拨的款根本不够所有支出。而与20公里外的莫利亚诺相比,威尼斯的生活花费也要高出两倍。只有富人和继承了前辈人房产的老人才有能力在这里生活,年轻人负担不起。
  
  富人们高高在上习惯了足不出户,老人们早已厌倦了这里人声的喧闹和河道的腐臭。把一道道门窗紧闭。
  
  于无声处,我似乎听到了叹息桥下一声声隐隐的低沉叹息。不,是整个威尼斯在叹息。她太累了,那重重的叹息声从托起这座城市的“水下森林”重重发出。(威尼斯建造城市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一个挨一个打下大木桩,故称“水下森林”)不是为了爱情,只是为了威尼斯自己。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请点击左边分享,把文章分享到您的QQ空间或百度贴吧,让更多人阅读!
顶一下
(1)
100%
待提高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共有个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优美散文
  • 遗憾玉皇顶

    回程路上思忖着未登玉皇顶的遗憾,竟联想到了断臂维纳斯雕像。残缺的断臂更能诱发人们...

  • 游上甘棠

    五一长假,我与好友蒋华一行六人游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后,吃过中饭,驱车来到江永上甘...

  •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触摸锡林浩特夏之心 不知不觉,在锡林浩特生活已近十年。每年夏天或者回老家,或者出...

  • 风雨荆山桥

    “一代帝王乡,千古飞龙地”,故乡徐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许多文人墨客颇费诗章,...

  •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陪老家兄弟游零陵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国庆佳节的2日、3日,应我相邀,老家兄弟姐妹...

  • 局长请客

    小小的县城都知道,都港县税务局的刘局长最喜欢请客,而且每一次都是自己掏钱买菜、买...

本版责任编辑